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地理教学的归宿

2015-01-29邱秋华

创新时代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

邱秋华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并提出了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与传统教育相比,生活教育提倡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要花大力气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去,让教育回归生活。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可见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极其密切。当我们用地理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时,我们不难发现,地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凡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或是耳朵能够听到的自然现象、自然事物等都与地理有关,都属于地理研究的对象。比如我们平时所见所知的太阳的东升西落、斗转星移的变化、风雨雷电等各种天气现象、山川河流、火山、地震、海啸等灾害;以及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活动、人口的分布、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都是地理教学的素材。这些地理素材不仅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且与我们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是,当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和事物时,我们的学生往往都习以为常而忽略。当火红的晚霞染遍天空时,学生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美景之余,能有多少人会思考这火红的晚霞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几人能解答其中的道理呢?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或者连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都无法解答,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唤醒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使之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这已然成为今天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地理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最后还要回归于实际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让地理教学更接“地气”,让地理课堂生活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也更好地诠释了地理的学科价值,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就简单地谈谈笔者的粗浅见解。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地理学习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好的课堂教学就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地球形状的时候,其实关于地球的形状已是无人不知的事实。但是能选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来解释说明地球的形状,却并非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手到擒来的。而这一举例说明的能力远比强调知道“地球是个球体”这一知识点要重要的多了。于是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就成为这一教学环节的侧重点。又如在讲地球自转时,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可以证实地球的自转,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因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然会主动联系实际生活,搜索一切有用的现象和知识来加以证明。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思维出现低潮时可以播放一些提示性的图片或动画等资料,如每天树木的影子早晚的移动、一天内房间里的阳光像长了脚一样从墙壁移到地面,又从地面移到墙壁的移动等等。通过这些图片或动画资料的提示,让学生解释如何来说明地球的转动,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并得到提升。又如,在《气温的分布》一课中,一张《天龙八部》的剧照图貌似与课题无关,但画面上是萧峰和段誉在喝酒的场面极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借助画面论起这两人哪个喝酒厉害,学生们可是无人不知;再论起两人喝酒能力差距甚大是所为何也,学生们都能自觉积极思考,主动联系两人的出生背景并进一步分析:萧峰是契丹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段誉是云南大理人,是南方地区。北方人能喝酒,学生很自然就想到了北方较冷,喝酒可以暖身御寒。由此顺理成章得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分布是有差异的,从而引入到课题。在本课教学结尾时,可再回过头来让学生总结造成萧峰和段誉在喝酒这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影响决定的(本课重点为学习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大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前后呼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自然理想。

二、“社会即学校”,社会是地理教材的延伸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的逻辑延伸与保证。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也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现其力量而真正成为教育。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理所当然要放置在社会这个大背景里。因此,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形成服务社会的思想并努力学习服务社会的本领,将来才能成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得力人才。

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地理教学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仅仅限于地理教材知识的教育,地理教材的内容也绝不会一成不变。“社会即学校”,社会就是地理教材的延伸。众所周知,日本由于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尽可能降低地震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防震、避震知识被编入到教材中,还进行了全国性的防震演习。这便是把生活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典范。社会就是课堂,生活一直在给我们上课。在上《水资源》一课时,我们就一起重温了一回生活课堂—太湖蓝藻事件。太湖蓝藻事件是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体验和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学生们的话匣子也就此打开,生活中一条条存在问题的河流也都被搬了出来。此时再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片鱼米水乡之地,我们需要关注水资源吗?”他们都感触颇深,即便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也需要关注,因为水污染已经普遍存在,并且不容乐观;而水资源贫乏的地方更需要关注,因为水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并且不同地区如何关注水资源,学生们也有了自己认识,对于自己生活的这片水乡之地,不仅要节水,更要关注水质问题和研究水质的净化。当地理课堂的视角放置于社会生活中,立足社会来关注水资源问题时,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必将更为深刻,同时也更能理解本节教材编写的用意。又如在学习《美国》时,美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及主要城市很容易混淆。此时,联系美国的流行文化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美国NBA中的一些篮球队的取名与所在城市的著名产业有一定的关系。像“巨人”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反映了该城市是美国的宇航工业基地,芝加哥“公牛队”说明这个城市位于美国的主要农业带—乳畜带,并且该城市是肉类加工基地,西雅图“超音速队”—飞机制造业,底特律“活塞队”—汽车城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做合一”是地理教育的归宿

教育与生活分裂,就丧失了人文精神和生命活力。因此新课程倡导“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是一件事,而非三件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才是核心。陶行知先生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行是知之始”,“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徐霞客的脚步也是遍及大江南北,才完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有它的优越性,实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以致用”,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那就等于白学。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会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诸如人力、财力、时间、安全,还要各方面达到共识才能开展。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开展:没有外出条件的,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如采用一些简单的瓶瓶罐罐和边角废料进行的教学实验,或者制作一些简易的地理模型或实验用品,如制作简易地球仪、等高线模型、测绘学校平面图等(大部分学校都可以操作)。这样既可以也可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地理、热爱学校。有条件的可以外出参观、调查、观测等,如气象观测、河水污染情况调查等。例如,在讲完《水资源》一课后,我就组织学生去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永新污水处理厂。通过实践,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又黑又臭的污水经过一道道的程序,最后变成了清澈干净的水,在无形中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的热情。同学们不仅从孙厂长的介绍中了解了玉祁镇的污水情况以及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更强烈感受到了孙厂长对同学们的到来是无比的期盼和欢喜,也认识到当前的环保事业是何其任重而道远。当学生们看着发黑发臭的污水时,他们的思绪翻动,感触连连!这种效果又怎么可能是传统课堂上向学生疾呼“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而能够达到的呢?学生们通过实践所学到的东西远比在书本上看到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到的,或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看到的要更加深刻、更加持久。通过实践,学生们的地理理论知识能得到一定的升华,这岂是传统教学可以媲美的呢?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极高的现代价值,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能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地理教师要以生活教育思想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地理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这样地理教学才能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真正体现出地理课标的教学理念,地理课堂也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也将更好地诠释和展现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