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电视媒体大亨传奇之一:东森媒体集团兴衰录

2015-01-29温玉张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期

温玉+张涛

提起台湾电视媒体大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东森媒体集团。目前,在很多地方都能通过卫星转播,收看到“东森电视台”的节目。但不一定都知道,它曾是台湾最大的电视传媒企业,其老板王令麟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家族故事若拍成连续剧,要比所有电视节目都精彩!

家族传奇故事

王令麟的父亲王又曾出生于1927年,老家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小学毕业后,离乡投靠舅舅在长沙市的百货店当学徒,从帮人打水、送毛巾、添饭做起,18岁时白手起家,从事日用品和棉纱的批发业务。后来阴差阳错,随国民党当局一同到台湾,由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为在台湾叱诧风云的力霸集团大老板。

该集团前身是王又曾1959年创立的中国力霸钢架股份有限公司,后因业务规模不断扩充,发展成为多元经营的大型企业,1970年6月更名为中国力霸股份有限公司,其下拥有水泥、铝门窗、金属帷幕墙、纺织4个制造工厂及建筑工程、百货商场、国际观光饭店等三个公司。1982年,王又曾成立力霸集团,迅速扩充事业版图,先后开设力霸百货、力霸饭店、中华商业银行,接着买下友联产险、力华票券等金融企业,创造另一个事业高峰。

到本世纪初年,该集团旗下共拥有27家企业,5家上市公司,事业版图横跨水泥、铝门窗、纺织、化纤、营建、食品、百货、饭店、有线电视、房屋中介、银行、保险等18种行业。1982年起,作为力霸集团董事长,他曾三届连任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是台湾工商界少数几个来自大陆的著名工商企业家和亿万富翁之一。1993年,他名列台湾富豪排行榜第13位,被誉为台湾工商界三大老之一。总资产超过新台币4787亿元。

王又曾本人曾同时担任台湾十几个行业公会的理事长,包括毛巾公会、水泥公会、植物油公会等,但最受瞩目的,是他担任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长达20年,并长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在政商两界呼风唤雨,盛极一时。但到2006年12月,由于力霸集团旗舰企业中国力霸公司及嘉新食品化纤公司的巨额亏损及负债,董事长王又曾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企业重整,并于2007年1月公布此消息,结果引发旗下中华商业银行爆发严重挤兑,台当局“金管会”随即宣布由“中央存保险公司”进行接管。力霸另一旗下企业力华票券公司也因有17亿元新台币资金缺口无法补平,由“金管会”协调岛内银行接收。

此后,力霸集团危机有如骨牌效应般,关系企业一家一家倒下,面临崩解命运。台当局检调单位开始着手进行调查,进而发现该集团涉嫌大规模违法掏空及超贷,这便是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力霸案”。

据台湾《经济日报》揭露,中国力霸公司与嘉新食化这两家该集团的老本行,长年处于亏损,向银行借了高额贷款,迄今还欠银行300多亿元新台币,利息负担沉重。这几年两家企业亏损不断扩大,股价也成为“鸡蛋水饺股”。此次力霸与嘉食化向台法院申请重整,外界并不意外,但力霸集团的形象因此从云端翻落,加上家族事业间的交叉持股复杂,中华银行、力华票券与力霸集团之间的关系人交易不断,造成存款户、客户信心不足,拖累中华银行与力华票券接连出事。而从力霸集团切割出来的亚太电信集团、东森集团,则是极力撇清与力霸之间的关系。在金融版图中唯一幸存的友联产险也赶忙发布澄清声明,说明自身财务业务体质健全。

2007年1月,王又曾在申请重整后,以养病为由,与妻子王金世英避居上海,后又转往美国,因涉嫌掏空集团资产,而被台当局列为通缉犯,有效期限为2031年5月,并将两人列为台湾“十大通缉要犯”,王又曾夫妇的护照也遭撤销。 2007年2月,王又曾夫妇搭机抵达新加坡,企图逃往缅甸,遭新加坡海关拦截留置。新加坡原欲将王又曾夫妇遣返台湾,但王又曾夫妇大闹机场不肯就范,新加坡最后将王又曾夫妇遣返美国。王又曾因未持有效旅行文件及美国签证,因此在洛杉矶遭到美国移民局扣留,王金世英则因拥有美国护照而顺利入境。

2007年3月,台北地检署以背信、洗钱、内线交易等14项罪名起诉王又曾等107人,王又曾被求处有期徒刑30年及罚款新台币17.1亿元,王金世英则被求处有期徒刑28年及罚款新台币7.1亿元,而王又曾的几个儿子,时任力霸集团副董事长的王令台和王令一则先后遭到检方羁押。

王又曾先后娶有四位妻妾,生育六男两女,其在力霸集团事业版图上各有定位,也都有各自的传奇故事。其中,四子王令麟虽早已自创东森集团,但因遭“力霸案”牵连,最后仍被判刑18年、并科罚金新台币7亿元。

快速崛起的电视系统商

首先要说明的是,所谓“东森媒体集团”其实只是王令麟所建庞大东森集团的媒体事业部分,该集团的经营业务很广,包括媒体、百货、休闲、保险、电信网络、资讯、仓储、航运等。只不过电视行业更容易引起人们注意。

1975年,王又曾成立力霸集团旗下的远东仓储公司,主要经营港口仓储业务,在高雄港和台中港分布建立谷仓,还成立远通航运公司,1986年建造首艘巴拿马极限型散装货轮“远通”号。王又曾将远东仓储公司交给其最能干的儿子之一王令麟打理,后来逐渐脱离力霸集团,自立门户,但仍与力霸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令麟是王又曾二房之子,生于1955年,毕业于淡水工商管理学院,因为早年行事风格最具霸气,深获王又曾栽培,接下王又曾交棒的多个公会(台湾商业商务仲裁协会、企业环保协会、台北市食油公会、台湾区玉米制品工业同业公会、台北市商业会)理事长,还“代表力霸”担任两届台“立法委员”;但他也是与王又曾意见最不合、“最不听话”的儿子,因此也是唯一与王又曾的事业作完全切割的儿子。

1989年,远东仓储公司吸收合并远通航运公司;1994年成立百慕达子公司,在上海转投资成立海兴远仓国际物流公司,开始了其在大陆的蓬勃事业。1991年4月,王令麟创办友联全线公司,成立之初几乎与媒体没有关联,仅是一般的“跑带频道商”,即专门提供有合法版权的录像带给台湾有线电视系统业者。1993年,该公司跨足媒体事业,更名为力霸友联全线传播事业公司,旗下设立“翡翠国片频道”、“星钻洋片频道”、“水晶卡通频道”等电视频道,

基于频道经营与市场的拓展,王令麟于1995年7月,转投资成立东联先进多媒体公司;8月,该公司正式经营两个卫星电视频道——U1(电影台)、U2(综合台),开始自制新闻节目;1996年,又开设U3(体育台)频道,转播台湾中华职篮赛事及播映其他体育节目,也播映少量电视动画片。之后,王令麟又成立“友联卫星电视台”(UTV),U1则改名为“UTV电影台”,U2改名为“UTV综合台”,U3改名为“UTV体育台”;不久,UTV体育台改名为“UTV育乐台”。

1997年9月,王令麟正式与力霸集团做切割,将远东仓储公司改名东森国际公司,取成语“旭日东升”之义,并将东联先进多媒体公司更名为东森媒体科技公司,经营网络及有线电视等业务。“友联卫星电视台”也改名为“东森电视台”(Eastern TV),当时中文简称“东视”,英文简称“ET”,并逐步拓展电影、戏剧、综艺、幼教等节目领域。UTV电影台改名为“东视电影台”,UTV综合台改名为“东视综合台”,UTV育乐台改名为“东视育乐台”。

两年后,“东森电视台”中文简称改为“东森”,英文简称改为“ETTV”至今。原本以“东视”为名的频道全部改为以“东森”为名,另外还新成立了“东森卡通台”(后改名为“东森幼幼台”)和“东森新闻台”。同时,另外成立“中都卫星电视台”(简称“中都”,数年后并入东森电视台),旗下设有“中都电影台”、“中都戏剧台”与“中都卡通台”,以实行“双品牌”(“东森”、“中都”)策略。此外,该公司还代理英国BBC、法国TV5、德国之声、澳大利亚ABC、韩国阿里郎、新加坡Channel News Asia等六家境外频道。

1999年12月,台湾中华电视公司与东森媒体集团签订策略联盟合作意向书,双方全面展开节目制作、场棚出租与宽带网络合作。 2000年4月,中华电视公司以每年租金新台币3500万元,把该公司闲置多年的摄影大楼租给东森电视公司。2000年5月,东森综合台等六个频道及东岳传播公司都搬进摄影大楼办公。2002年9月,该集团又合并了“超级电视台”。此外,王令麟1998年又转投资成立东森传播公司,后更名为东森电视公司;1999年转投资设立得易购电视购物百货公司,后更名为东森得易购公司,2000年更名为远森网路科技公司。

至此,东森媒体集团旗下共拥有“东森新闻台”(1997年9月开播)、“东森电影台”(1997年9月开播);原为1995年8月成立的“力霸友联U1电影台”、“东森洋片台”(2000年5月开播);原为1998年1月成立的“中都电影台”、“东森戏剧台”(原为1998年1月成立的“中都卡通台”;2000年10月,与“东森育乐台”合并更名为“东森YoungTV”;2001年1月20日,吴宗宪加入经营,改名为“ETJacky”;2003年1月,吴宗宪退出经营,与“中都戏剧台”合并为“东森戏剧台”)、“东森综合台” (1997年9月开播;原为1995年8月成立的“力霸友联U2综合台”)、“东森幼幼台”(1998年1月开播)、“ETtoday财经新闻台”(2007年7月前之名称为“东森新闻S台”;2005年8月因“脚尾饭”事件被台当局勒令停播,2006年7月准予复播)和“超视”(1995年10月开播)等14家大型系统台(频道),收视用户95万,成为台湾岛内最大的卫星频道集团。

在台湾以外地区,也能看到东森的身影。例如在香港、澳门等地,可以通过有线及宽带电视网,或通过ISkyNet直播卫星平台,收看到“东森亚洲卫视”(2002年9月开播)、“东森亚洲新闻台”(2005年1月开播)。在新加坡,可以通过宽带电视网,收看到“东森亚洲幼幼台”。在泰国,收看到“东森泰国频道”(由森旺国际公司经营,于2006年开播播出,节目精选自东森亚洲卫视、东森亚洲新闻台和东森幼幼三个台的内容)。在美洲地区,可以通过DishNetWork、Comcast有线网、“东森中南美洲”、“精宇卫星”等平台,收看到“东森美洲卫视台”、“东森美洲新闻台”、“东森美洲幼幼台”、“美洲中文台”、“东森超级台”。

除了电视媒体,东森媒体集团旗下还拥有网络电子报“东华网络新闻(ETtoda.com)”和平面报纸《民众日报》和英文版《中国邮报》,以及东森公关公司、东森公关全方位市场调查公司(东森民调、东森市调)等。可以说,“东森”无所不在。

2006年,东森集团负责人王令麟以十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美国福克斯杂志富豪排行榜,拿下台湾地区第七大富豪的头衔。

独特经营秘诀

面对台湾岛内媒体激烈竞争,王令麟的经营秘诀是对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构建所谓“五合一”的超媒体新闻平台,即通过对东森超媒体大编辑平台的指挥与运作,有效集中资源,节省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并扩大优势,强化市场的深度与速度,进而提升节目的品质与效率,朝向华文媒体巨人的目标迈进。

所谓连接各大媒体资源的超媒体新闻平台,主要是就其新闻节目采编管理体制而言,将采集与编辑分开,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该集团汇集了几乎所有的记者,组成集团新闻中心,专门从事新闻采集。新闻采集与供稿的一般工作流程是:采访某一新闻事件,由一新闻小组承担,小组内通常有文字与摄像两名记者。到达现场和进行采访时,先由文字记者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手段,口头向东森广播网发布信息,由电台率先播出;然后当摄像机架好并进行电视采访时,新闻信息就开始流向电视媒体,供各电视台编辑后播出或即时播出;同时,文字记者又以最快速度整理出文字新闻稿,发给集团的网络媒体,即东华网络新闻(ETtoday.com),由网站滚动播出;而集团内的平面媒体——《民众日报》等,则从东华网络新闻中载下所需新闻,经编辑后在报纸上刊出。所以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到现场的东森集团记者往往只有两个,而刊播这条新闻的却是集团内的所有众多媒体。

新闻资源整合推进了新闻采集与编辑的专业化,有效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与水平。由于记者与编辑各司其职,而记者队伍从过去多个媒体内的小而全成为集团内的大整合,新闻的采集量与传播速度就大大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各电台、电视台都具有最快速度的滚动性的新闻资源上,还突出表现在既向社会公开又可内部使用的东森网络新闻媒体上。东森网络新闻媒体即ETtoday.com的采编工作,具体由新闻中心主任负责。ETtoday.com整合了东森新闻台等旗下8个电视频道,以及《民众日报》等不同媒体的资源,有丰富的文字、影音、图片,它和东森电视媒体、广播媒体都以实时新闻为主,在超媒体新闻平台的整合下,相辅相成,每分钟都更新新闻,是台湾发稿速度最快的网络媒体。据台湾网络调查公司Netvalue的调查,自2001年5月开始到2006,ETtoday.com也是台湾点阅率最高的网络新闻媒体。

当然,对于面临激烈竞争,并且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的台湾传媒来说,通过新闻资源整合,从而减少记者人员,压缩人力资本,也是东森集团的应对之策。据东森集团介绍,经资源整合,整个媒体集团的记者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而效率却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了集团的竞争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森集团在多元化延伸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集团资产多元化的组合,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其股东包括:远森科技、中央投资、太平洋世代、华新丽华、富邦集团、中兴保全、顶华双子星、宏泰集团、象山集团及美国资本国际公司、亚洲基建基金公司、花旗国际投资、新加坡政府基金、野村证券、汇亚集团、亚太基金等集团。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雄厚的经济规模,成了东森集团延伸大开发的坚实后盾。

资讯在台湾各媒体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东森旗下的《民众日报》和英文版《中国邮报》编辑部场所不大,但资讯资料室却占有相当空间。《中国邮报》的资讯资料虽然还没有实现电子数字化,但各类专题的剪报却做得非常详尽。而《民众日报》则在资讯资料数字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题,为编辑部作了各类不同的资讯光盘。东森集团虽有统一的超媒体新闻平台,但旗下各媒体制作特色各异的新闻,都要结合资讯资料提供的厚实的新闻背景及相关资料,进行特色加工或深度加工。因此,东森旗下的媒体虽然没有直属记者,但资讯却成了他们最大的新闻信息资源。

资讯在成为媒体新闻信息资源的同时,其独立形成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也为媒体集团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东森资讯已介入手机的高端信息服务,定期收费;而东森向香港凤凰卫视提供资讯服务,每年收取费用多达120万美元。通过东森媒体进行的商品销售额一年达2亿新台币,而这种销售方式又建立在资讯服务的基础上。所以东森认为资讯是集团的无价之宝,这并不奇怪。在东森未来的规划上,将数据(资讯)与影像(电视)、多媒体(4C)、声音(电信)并列为集团发展的四大要件,并视其为实现全球战略的必要条件。

事业延伸开发

对于东森集团来说,媒体只是其经营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仅是其实现公司赢利目标和发展的途径之一。除媒体以外的多元化发展,利用媒体进行延伸开发,是东森集团的又一特色。

前面提过,东森集团的经营事业范畴很广,基本可分成四个方面,除媒体业以外,还有:百货、休闲业,包括东森得易购公司、台北海鲜馆、衣蝶百货、东森旅行社、森辉旅行社、东森休闲育乐公司、东森保险代理人公司;电信网络业,包括东森宽频电信公司、东森国际网络公司、东富资讯科技公司;仓储航运业,如远东仓储公司(后更名为东森国际公司)、东森企业发展(上海)公司等。以上几个方面协同共荣,构成了东森集团整个经营事业范畴。

东森媒体业的延伸开发,不是单个孤立地发展,而是与集团经营事业范畴有机结合。自台当局开放有线电视系统台后,早年全台湾有高达700多家系统台业者,而且黑白两道都有。东森集团最早看到资讯时代数位汇流的商机,用10年时间,将台湾系统业者整合到剩下五大业者,并且将有线电视单向网路升级为双向的宽频网路。

王令麟提出建立集中多元化服务的营销通路平台,将集团的对外服务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设立了电脑宽带上网增值服务、网络电话、电视宽带上网增值服务、电视购物及电子商务等服务,并对以上不同的服务内容设置了多种营销方式,如直销业务推广、经销渠路推广、专案推广营销、客户推广营销、媒体公关营销、活动事件营销、网络媒体营销等。而以上延伸开发和营销通路平台的基本理念是:在数字宽带时代的崭新营销中获利。

东森也是最早看到有线电视购物与儿童台的商机,购物台每天不停地向观众介绍商品和商品知识,并通过电话接听,实现电视购物,其方式是将购物指南、商品广告、电话购物、物流配送等结合起来,形成形象而有辐射力的营销能力。据东森集团称,一个小小的电视购物台,其销售商品总额已超过台北市最大的购物城,每年创造300亿元营收佳绩。

然而,这个似乎无人能敌的媒体巨人,却在2006年“力霸案”事件爆发后,轰然倒地。由于受到牵连,王令麟遭台当局羁押起诉,2008年9月以3.5亿元交保出狱后,被限制居所。尽管东森集团并未有退票及积欠银行借款与利息事件发生,相关企业也营运正常,但王令麟最终仍以“内线交易”罪名被判刑并处以巨额罚金,被迫将自己持有的东森媒体科技六成股权与四成东森电视股权,以460亿元新台币售予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2007年11月,东森媒体科技公司改名凯擘媒体公司(KBro)。

然而,凯雷集团毕竟是玩资本,擅长乘人之危,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不是干实业。两年后,即2009年9月,台湾富邦集团蔡明忠、蔡明兴兄弟通过旗下移动通信企业台湾大哥大公司,以650亿元新台币收购了凯擘媒体股权,间接将东森媒体集团装入自己囊中。凯雷集团一进一出,净赚190亿元新台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森媒体集团换了新主人,东森集团(其核心企业为东森国际公司)仍然存在,其总裁依旧是王令麟,其在台湾和大陆的业务仍然兴旺发达,例如2009年投入两岸电视及网络购物事业,转投资设立森森百货公司及向富贸易(上海)公司,还跨足两岸动漫文创事业,转投资设立森传媒公司,2010年在台湾正式开始营运U-Life电视购物频道及U-Mall购物网站,2013年和2014年大举拓展电子商务事业,带领台湾数万家中小企业前进大陆,一起进军多达70亿人口的全球电商市场,创造出上千亿新台币的产值,只不过人家非常低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