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振玉:出秦入汉自雅淡

2015-01-29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5年1期
关键词:玺印汉印罗振玉

管继平,笔名推仔、易安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九三书画院秘书长等。

少小爱文辞,对传统文化颇为倾心。除书法篆刻创作之外,近些年以民国文人的书法、印章为研究主题,出版多部专集。

2015年伊始,回想我所写的“文人印章”,若简单说来,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指文人自用印,一是指文人自刻印。而文人中擅长刻印的,似乎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属玩票,虽也知秦玺汉印,或也通金文小篆,但不暇作系统深入的临摹研习,只是浅尝浏览,遣兴为之;而另一类则是在印章上学有渊源,或上溯秦汉,或下逮明清,取法有度,自成方圆。譬如像罗振玉、马衡这样的金石考古学者,于篆刻之道就属“取法有度”的专家。当然,他们刻印也同样迹近于“玩票”,因为他们都有学术上的专攻,印章毕竟只是余事也。

罗振玉(雪堂)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于经史、文字训诂、金石考订、目录版本以及甲骨学、敦煌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生平著作达130余种。他还是一位农学家,甲午战争后感于国家的落后,古所谓“不仕则农”,于是他一心以研究农学为邦本,找来《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古代农学书籍来研读,同时又阅读一些欧洲人所著农书,想采用西法来改革。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专译日本农书。

为了译书,后又创设了“东文学社”,也就是在“东文学社”,他发现并结识了后成为史学大师的王国维。罗、王之间的经历与交往,也始终是学术圈内津津乐道的故事。两人交契近30年,曾一同赴日本,一同研究甲骨敦煌之学,一同著述,又一同侍从于逊帝身边,又结为儿女亲家……直至1926年两人反目,翌年王国维留下十六字遗言: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后投湖自沉,两人离合则成了一个谜。

有人说罗振玉机智狡黠,又善于理财,而王国维埋首学问,人老实得像火腿一般,所以罗、王交往,是罗在廉价使用王的脑力,如罗振玉的学术著作《殷墟书契考释》三卷,乃王国维之“代笔”,而最后王投水也是为罗所逼……如此云云甚多,如今时过境迁,局外人多半也只是猜测并无实证。我还曾读过罗振玉之孙、著名学者罗继祖先生的许多据理反驳之文,可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罗继祖先生写过一本《我的祖父罗振玉》的传记,书中尤其对罗振玉少年时的读书经历记述颇详,说雪堂公自幼聪颖过人,5岁入塾,而其读书善悟之表现,每为塾师所惊叹。其13岁读完《诗经》、《易经》、《尚书》,15岁熟读《礼记》、《春秋》及唐宋诗词,其时还兴趣广泛,学刻印章,由于苦无师承,故以一百钱从一古董商的手中买进汉私印一颗,爱其古穆深厚,佩之衣带间,闲中摩挲,以为师法。16岁应上虞童子试,以第七名考入县学,得以秀才出身。中了秀才后眼界稍开,在杭州见仪征阮氏摹勒《石鼓文》、湖山四处所存之唐宋人题铭,均顾盼流连,不忍离去,后还亲手拓了一份《石鼓文》带回家琢磨。17岁再应乡试不中,从父亲处得一部清人阮元汇刻的《皇清经解》(又名《学海堂经解》),如获异宝,一年内将全书逐句研读三遍,从而学业大进,深通清人经史考据之学。

19岁的罗振玉已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刻成一部《读碑小笺》,内容皆以金石证经史,订正他平日所读如段注《说文》、《金石萃编》、《金石录》等著作中之相关条目,后又刊刻了一部《存拙斋札疏》,被经学大师俞曲园读后竟误为本朝宿儒所撰,并摘引了多条于他所著的《茶香室笔记》。由此可见,青年时的罗振玉读书之融会贯通、文字之简练老辣、考据之精严得当,与同辈学子相较早已胜出多多矣。

雪堂先生自15岁购得汉印起,即其“癖印之始也”。此后他四方搜求各家玺印谱录,购藏玺印实物,甄别细考,心醉神往,多年来编成《罄室所藏玺印》、《罄室所藏玺印续集》、《赫连泉馆古印存》、《赫连泉馆古印续存》、《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凝清室古官印存》、《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西夏以来官印》等多种印谱,其中如《隋唐以来官印》、《西夏官印》,都是前人所未曾留意的空白点;又对玺印的源流、形制、材料、书体等考证研究,也多有前人所未发之阐释,显示了罗氏于印学上敏锐而又独到的眼光。

治学之余,罗振玉先生也耽于书印之艺。他的书法,醇厚沉郁,真草篆隶俱能,尤其是中年时遇上甲骨文后,即以其为师法,首创以甲骨文入书,成为雪堂一绝。至于印章,以前虽也曾见过数枚印鉴,然所见毕竟有限。2014年1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一册《罗振玉印谱》,共收集了罗振玉自刻自用印、为他人所刻印67方,另外还附上他人为罗氏所刻的常用印22方,尽管据编者云,雪堂用印约140余,现集得此册“颇有数量不丰、挂一漏万之”,但鄙意以为就其中60多方雪堂朱迹来看,先生之印风基本也可窥得“全豹”矣。

罗振玉学印十年,从15岁起自学至25岁,彼时已初具面目。其印唯古玺汉印为宗,不趋时俗,不尚明清以降之流派,而是出秦入汉,自成机杼。25岁时,曾以陆庵名自订润例,其文曰:陆庵仿秦汉篆刻润例:石章每字洋半元,象牙竹根黄杨倍价,极大极小倍价。边款每50字洋一元。劣石不刻,文字不通不刻,金银铜铁、珊瑚琥珀、犀角晶玉、瓷窑古砖古瓦,一概不刻。庚寅孟夏,陆庵主人白。

查庚寅为1890年,我们在《罗振玉印谱》中可见两方小印,朱文楷体的陆庵鉴藏和白文仿古玺的陆庵所得,即为其时所作。其余印作,大多刻于30岁以后,就总体面貌而观,一以贯之的还是古玺汉印之风格,且多为白文印,工稳饱满,蕴藉端庄,如“雪翁”、“岁寒退叟”、“楚雨楼”等,均可称为一等佳作;还有几方仿古玺的小印,如“磬室”、“叔言集古”等,也是清丽可喜,古趣盎然。我看印谱后附录有刻印名手张樾丞为罗氏所刻的数方印,对比之下,同样是仿古玺印,但明显雪堂先生要高出一筹了。

学者治印,多以秦汉为规模,取工整谨严、古穆雅淡一路。罗振玉先生早年藏玺印实物甚多,目中所见,皆秦汉以上,故其眼界之高、学养之厚、定力之笃往往也非寻常印家所能企及也。罗振玉其后的金石考古学家如马衡、容庚、商承祚以及其子罗福颐等,他们都属于是学者兼擅治印的。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玺印汉印罗振玉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
战国玺印陶文释读七则
如何重评罗振玉的学术成就
罗振玉致西园寺公望手札解读
“清陈元青白瓷套印”鉴赏
澳门新建业集团藏品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