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画入书的徐渭

2015-01-29李勇丁宏喜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1期
关键词:馆阁才情徐渭

李勇++丁宏喜

书画相得益彰

徐渭,号青藤,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画家、书法家。他似乎在绘画上名气更大些,被世人奉为中国水墨写意画大师。齐白石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说的就是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徐渭自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其实,“书画同源”古来有之。因为古时候人们无论绘画还是书写,用的均是毛笔。又写字又绘画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把书法的东西带入绘画,把绘画的东西融入书法。徐渭正是这样,且做到了极致,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书法和绘画史上崇高的地位——至少在他之前鲜有如此成功的人。

人生曲折坎坷

有人说,徐渭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的坎坷一生。是的,他的身世很不幸:1岁丧父,10岁被迫和生母分开生活,23岁到41岁期间8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45岁受政治牵连入狱,53岁出狱后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看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晚期的,看似简单的用笔,却整体气势磅礴,犹如暴风雪骤至,其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拽去的的点线之中。通观他的草书作品,墨迹斑斑,线条团团,完全一纸“纯粹的眼泪”。

兴趣广泛多样

徐渭的青年时代,正是馆阁体书风盛行的时代。馆阁体和八股文一样,严重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年轻的学子努力把字写得“乌、光、亮”,把文章写得符合考官规定的“条条框框”,自己的灵气、才情完全被扼杀,鲜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徐渭很清楚这点,他把“时时露己意”作为自己书法美的追求。事实上,此时的明代,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审美观念,都开始出现巨大的转变,徐渭的书法恰好符合了时代的潮流。

徐渭是真正的大家,他除了在书画、文学上有着巨大成就,还是位著名的军事家。他曾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出谋划策,有效地抵挡了倭寇对沿海居民的侵扰。此外,他多年坚持研习琴艺、剑术。多才多艺,使得他的书法较常人有了非一般的表现力。律动的点线让人心弦为之震颤,这不是音乐吗?点画的起承转合、避实就虚,这不是舞剑吗?他大胆地将绘画中的“浓墨淡墨”“以点代画”运用到书法中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为人刚正不阿

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后,晚年的徐渭鄙视、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奸商,宁可饿得两眼昏花,也不愿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卖给他们。一次,某财主亲自登门拜访徐渭。长时间地叩击柴门不见有人来开门,便大声喊道:“徐先生在吗?”拄着拐杖的徐渭走到庭院,也大声地回应道:“徐渭不在!”财主自讨没趣,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晚年看似寂寞孤独、穷困潦倒的徐渭,实则内心世界是无比富有的。不妨欣赏他的一幅书画作品就知道,画中写道: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责任编辑 汪峣endprint

猜你喜欢

馆阁才情徐渭
馆阁体:整整齐齐才最好
班婕妤,世间最具才情却孤独的女子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馆阁体的兴盛、极致与消亡
才情不让须眉——尤春梅山水画印象
宋代馆阁藏书流失探究
才情为君绽,笙箫水云间
徐渭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