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云搅局中国足球

2015-01-29刘晨

博客天下 2014年16期
关键词:绿城政商恒大

刘晨

中国球迷所期待的“马云挑战许家印”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现实。

和球迷以及体育媒体们的期望恰恰相反,马云似乎无意成为中超联赛的“第二极”。在收购杭州绿城的传闻沸沸扬扬了半个多月之后,恒大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在6月5日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集团收购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

以阿里巴巴的财力,为何不打造一支能够挑战广州恒大的团队,反而选择与原本就如日中天的中超霸主联手?

为什么马云不选择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不选择与私交甚笃的宋卫平合作?最重要的是,这位电商教父为什么要进入足球圈?

马云的动机

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老板宋卫平本来可以成为一出好戏的主角,如今他却成为不折不扣的配角。

马云投资绿城足球俱乐部的传闻兴于5月中旬。

5月19日,马云曾经高调现身余杭区中泰乡的杭州绿城足球基地,停留了约一个半小时。他在场边观看了绿城预备队的比赛,并和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作了交流—这次露面被绿城球迷们戏称为“确认收货”,仿佛一切已经板上钉钉。

媒体和民间对此津津乐道,据杭州媒体报道,2013年下半年,马云宴请宋卫平,饭局上,马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赞助绿城足球吧,绝对玩死恒大。”

类似的坊间传言不断将戏码推向高潮,而马云也似乎不遗余力地想要证明,自己和绿城“足球联姻”只是时间问题。今年5月17日,他曾笑言,自己这个对足球一无所知也没有兴趣的人,却愿意进来“搅搅局”。

然而,也许是在这次考察过程中,也许是在之后的十几天时间里,在人们和媒体视野之外的地方,一定发生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以至于这样一桩合情合理更合乎杭州球迷愿望的交易,最终流产,换来的是一个“万万没想到”的结局。

故事结尾的后记部分是,宋卫平对马云“隔空开骂”,痛骂马云见利忘义,嫌贫爱富,“不爱浙江爱美人”。马云却一脸无辜,“路过绿城足球基地并进入参观”,言下之意,并非是有心之举。

回过头来看时,这笔“交易”其实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疑,而在所有疑问中最根本、也让最多人感到困惑的一个就是:马云为什么要收购一家足球俱乐部?

足球并不是一桩好生意,尤其是中国足球。据2013年《中国联赛商业价值报告》,中超联赛俱乐部2013年总支出18.8亿元,总收入16.16亿元,净亏损2.64亿元。除广州恒大和辽宁足球俱乐部2支球队外,中超16家俱乐部中的14家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恒大俱乐部,也常因其在转会市场上的豪掷千金,以及令其他球队艳羡的奖金额度而饱受争议,其盈利情况和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常受到质疑。

对此许家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换来的是品牌曝光机会……很多赞助商都希望能通过恒大比赛的直播,做到品牌的溢出和美誉度的提升。”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而使恒大集团曲线获利,是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解释。凭借恒大俱乐部的红火,恒大集团这几年迅速跻身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地产企业之列。其新创的“恒大冰泉”饮用水品牌,也在很短的时间内闻名全国,打开市场。

但是这样的模式对阿里巴巴而言有多少效果,就另当别论了。阿里巴巴及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几大核心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淘宝的注册用户远远超过了中超的球迷数量。可以预见,阿里巴巴投资恒大足球俱乐部,为后者带来的品牌效应远远超过恒大为阿里巴巴带来的品牌增量。

作为当今中国最成功的商人,马云当然不会不清楚,足球是什么样的一个“坑”。希望恒大集团为阿里巴巴带来可观的商业收益—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恐怕不太现实。那么,马云有没有可能像其他一些为人所知的足坛大佬一样,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而玩“足球”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在国际足坛上,像石油大亨莫拉蒂以及俄罗斯寡头阿布拉莫维奇那样,因为热衷足球运动而甘愿多年投入不计经济回报的俱乐部老板并不鲜见。在中国,也曾有前上海申花俱乐部老板、第九城市创始人朱骏那样的足球狂热分子。但是马云从任何角度说都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一点通过马云本人的回忆可以得到证实,在与绿城的绯闻甚嚣尘上时,马云曾在阿里巴巴旗下的社交应用“来往”中的社区里撰文回忆自己的“足球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上场踢足球是大学三年级时学校比赛……那天外语系以0:7输给了物理系,而我是那个带头大哥。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对足球没有兴趣,依然不懂足球……我和绿城足球的传闻特别多,难道大家真的希望我再出来摆一次乌龙?嘿嘿。”

一个对足球没有兴趣、不懂足球的商人,究竟为什么要投资足球这样一桩不挣钱的买卖?

中超的规矩

马云有自己的动机,中超也有中超的规矩—通过分析当下中国足球“玩家”投资“足球”的理由,或许可以反推出马云的动机。

根据智谷趋势研究中心统计的2004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首创以来10年间,参赛俱乐部所有者的相关数据,结合恒大开始的房地产企业“扎堆”进入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浪潮,发现进入足球界的资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来自高利润率或者资本密集型行业;其次是对政府政策敏感度高;还有就是在俱乐部所属区域有很强代表性的知名企业。

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于1994年,在开始的几年快速发展,球市火爆,举国关注。投资足球者不乏有基于单纯的市场、商业动机的企业。但随后由于足球圈“假赌黑”之风盛行,职业足球俱乐部缺乏“造血”能力,逐渐令足球变成一项“烧钱”、“赔钱”的买卖。endprint

2004年中超开始举办,在最初的三年间,投资足球的企业类型多样:俱乐部的所有者包括快速消费品(健力宝、金威啤酒)、汽车(重庆力帆、中誉汽车)、互联网(第九城市),是中超历史上最多元的时期。其时只有上海国际(主要投资方:上海中远三林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冠城(主要投资方:四川冠城集团)两家俱乐部的投资方属于房地产行业。

2007年起,由于中超商业吸引力的持续下降,足球投资方更多来自资本密集、对政策敏感度高的行业,多涉及能源、金融、矿产等领域。

对地方主政者来说,尽管做足球在商业上收效甚微,但在提升城市影响力、提升文体建设政绩方面有很大作用,因此一直以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在企业界普遍看清足球“烧钱游戏”面目的前提下,如何动员企业为足球出钱出力就成了一个问题。官员往往会从那些重视政商关系、对政策敏感度高的企业入手,为球队寻找“金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从2010年开始—也就是恒大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的那一年,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中开始唱起了主角。房地产业一直是对政策敏感度很高的行业,也是对政商关系极为依赖的行业。在经营此种关系时,需要寻求恰当的方式—足球就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维系政商关系、整合政治资源的名正言顺的平台。上文中提到的足球资本的三大特征,全都与这个理由相吻合。

2010年,在中超联赛中,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投资方有:建业住宅集团、绿城集团、上海衡源、泰达集团,加上涉足房地产领域的综合型企业:宏远集团、亚泰集团、鲁能集团,已经占到整个中超联赛的44%。

2011年广州恒大进入中超,中超联赛成为房地产资本的“游戏场”,至2013、2014赛季,则发展到了顶峰—在马云进入之前,中超已经成为了各大地产商角逐的舞台。

目前从中超16支球队的所有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具有房地产背景,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企业有9家,占56.25%,其他包括国安、宏运、泰达、亚泰四家俱乐部在内的综合型集团公司,也对房地产行业有所涉及。

资本雄厚、对政策高度敏感的企业,大手笔投入足球俱乐部,为本地的文体建设政绩增光添彩,从而回报地方主政者的支持,这就是中超近年来的“规矩”。以恒大俱乐部为例,自从俱乐部“升超”成功并且打进“亚冠”,广东省长朱小丹、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省市领导就成了天河体育中心贵宾区的常客,而每次出现,许家印也必出席陪同。双方在“做足球”这件事上不缺默契。对房地产商来说,其潜在的政治资源价值可想而知。

商人趋利而往,在中国足球长期不赚钱的前提下,必然存在着某种商业之外的考量,让他们连年不计回报地投入。对于大部分投资足球的人来说,“个人兴趣”这个原因是不成立的,剩下的可能性非常有限。而通过“做足球”,寻找与主政者的默契,以及政策上的支持空间,就成了最合逻辑的一种解释。

高层重视

马云的做法和老“规矩”不同的一点是,他最终决定放弃了位于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所在地的杭州绿城,而选择了外地的球队广州恒大。由于足球联赛带有鲜明的地域间竞争色彩,因此跨区域做足球的企业非常少见,也不利于其通过足球积累与当地政府的政商关系优势。而房地产行业无论在商业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有明显的区域性,与这个特点吻合程度高。

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一些做足球的企业,基本上也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从整个“中超”历史上看,基本上所有投资方都秉承着“本地投资”的原则做足球,只有极个别的例外情况。如“实德系”投资的四川冠城俱乐部和上海中邦俱乐部(前身为大连赛德隆),后来迫于足协压力而先后解散。上海衡源所有的上海衡源俱乐部为进行资产重组曾迁往南昌,在升入中超后迁回上海。大连阿尔滨集团投资的俱乐部为规避大连当地过于激烈的足球资源竞争而迁往了哈尔滨,并于冲超成功后正式将注册地迁到哈尔滨。

阿里巴巴投资广州恒大的新闻公布后,已经引起了杭、穗两地球迷的共同反感。从希望的高峰跌落谷底的杭州球迷指责马云背叛了阿里巴巴的家乡,而广州恒大的球迷也很难接受自己钟爱的球队加入了“外来者”——就在“淘宝”网上,有销售恒大球衣的卖家,打出了“全国包邮,江浙沪除外”的口号,表达自己的不满。

得到阿里巴巴注资的广州球队如虎添翼,而杭州的绿城则“竹篮打水一场空”,放下广州这边的官员不说,杭州和浙江的主政者恐怕很难对这样的交易感到满意。据此推测,如果说马云投资足球,意不在商而在政,那么,他在意的也不是一城一地的政商关系。

事实上,近年来,资本涌向足球界,与领导人对足球的喜爱也有关系。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发表演讲时直言不讳自己“是一个足球迷”。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也恢复了对中超联赛的现场直播,此前这家电视台与中国顶级足球联赛的合作关系已经中断了3年。

高层的态度,令各种资源向足球聚集。中超联赛迎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

近两年,中超俱乐部在引进外援上的力度和投入都超出了中国球迷的想象,包括申花引进的阿内尔卡、德罗巴,鲁能引进的勒夫,国安引进的卡努特,富力引进的主教练埃里克森等,都是在早几年无法想象的巨星。恒大凭借高水平的内、外引援打造了称霸亚洲的班底——亚冠冠军也是中国历史上分量最重的足球荣誉。

中超的球市和商业价值也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今年年初中国平安宣布与中超签订了4年、总价值超过6亿的赞助合同,这个合同价值创了中超的历史记录。

足球一向是各级政府在地方品牌建设方面具有旗舰意义的政绩指标,如今在高层给予足球领域空前的高度关注的前提下,各级政府也必定给予更多的注意力。即便通过“搞足球”激起高层领导关注,从而在商业上直接受益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至少在行动动机和逻辑上和各级官员投契,提供了一个更稳固和更“投其所好”的活动平台。因此在改进政商关系,优化政商资源方面,能够对企业有所助益。endprint

地产商时代终结

尽管从事足球可以带来可观的政商关系红利,但是这毕竟是一桩缺乏造血能力,而且耗资巨大的生意。许多在中超风光过一时的玩家,都曾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其经营主业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足球这一奢侈的“玩具”。

纵观中超联赛的历史,原本多元的投资者结构逐渐向地产商靠拢,就是这样的规律在发挥作用。

2007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房地产商正是这一波行业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社会资本也借此向这个行业集中,从而推动了当下中国足球局面的形成。

而这样的规律,也为马云进入足球圈提供了历史条件。

2014年以来,各地房价涨幅收窄,甚至出现环比下跌,成交量也持续低迷,似乎成为了“新常态”的表征之一。5月住建部集体出京调研房市情况,多家研究机构也纷纷献言中央“降准”——利用货币政策手段对市场进行刺激。和2008年、2011年两次房市调整行情不同的是,本次调整前后并没有强有力的调控政策出现,中央政府没有在此前出台相关调控措施。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幅度非常明显,部分城市出现房市价、量齐跌,可以视作房价增速同经济增速同时换挡的一个标志。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房价的涨幅也可能会出现回调。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也许已经走到终点。

此前阿里巴巴注资绿城的传闻一经传出,就被认为“靠谱”,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宏观背景。实际上绿城集团正是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之后,遭遇最严重资金链挑战的房地产企业之一。5月24日,就在和马云的绯闻传出不久,融创与绿城发布公告称,融创中国将以总价63亿港元代价收购绿城24.3%股权。这也意味着绿城集团“掌门人”宋卫平的“退场”。在资本大鳄看来,绿城这样陷入资金链危局的企业,就像是一间“资产超市”。马云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打起了绿城的主意。

尽管在6月5日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马云曾辩解称“对绿城最感兴趣的就是学校和医院”,但是结合5月那次对足球俱乐部的考察来看,马云肯定也打过绿城足球的主意。绿城集团受宏观环境和近期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的影响,已缺乏将足球俱乐部维持在高竞争力水平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而反观恒大此次选择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也不免让人联想到,在房市低迷的大环境下,恒大集团是否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足球的投入,而为了将球队保持在高水平上,阿里巴巴这样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是最理想不过的—据机构推测,即将完成IPO的阿里巴巴公司市值可能在1000亿到1760亿美元之间,相比之下,许家印的公司市值几乎只是个零头。

马云不同于房地产商人的一点在于,作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明星企业家,马云本身的政商关系非常稳固和强壮。2013年马云曾经一年两进中南海,温家宝在任的最后一次座谈会和李克强的第三次经济座谈会都有马云的发言。

因此,我们很难说马云投资恒大俱乐部的动机与其他房地产商完全相同。和这些政策敏感型的企业通过足球寻求政商关系的破冰相比,马云在政商关系方面更需要的是“守成”——足球可能成为马云拓宽护城河、加固城墙的手段之一。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前房地产企业“扎堆”投资足球的情况有可能在近一两年内发生改变。同时,在政商关系资源的利益诱因下,包括阿里巴巴在内,其他领域的领先企业可能不断进入足球领域,填补房地产厂商退出留下的空间,中国将会出现一个结构上更加多元的足球商业生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城政商恒大
恒大集团扶贫
一线江景+灵山岛尖!绿城将诗情画意带到南沙
恒大: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向万亿房企进阶
绿城凤起玉鸣生活美学馆
绿城·曼陀花园
治理理论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难题的破解
政商良性互动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及路径探析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症结与出路
别样杭州,景致绿城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