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画师:做人生和绘画的减法
2015-01-29刘芯
刘芯
梁元的职业生涯仅集中在一个地理空间—无锡书画院,这位毫无绘画家世背景的无锡本地人,上小学时包揽起所有黑板报绘画工作,转眼间把画画干上了一辈子。他觉得自己对绘画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
还是10岁的涂鸦年月时,他不巧遇上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尽管在小桥流水、夜不闭户的江南水乡中呼吸,但和所有的画家一样,他在此后10年的金色年华里基本只被允许绘“红高亮”画作—画面是红色的,放着亮光,人物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式的。与其他地方一样,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无锡画家才重新执笔创作山水画、中国画,绘画创作重新迎来自由生命,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渐渐成为历史。
看着坐在身边、比他晚30余年踏上画家生涯的郭瑞卿,梁元感叹自己在那个“古典被打倒”的时代浪费了大量时间,他本期望可以和80后郭瑞卿一样,在年轻时吸收更多新鲜、多元的知识。
与梁元不同的是,在大学毕业前,郭瑞卿一直在河北生活学习。这位想做画家的青年,并没有想到会跟历史上常出大画家的无锡结缘。中国十大古典画家中,顾恺之、倪云林、王孟端都是无锡籍的,近代史的徐悲鸿、吴冠中、钱松岩等,也是中国画坛里的响亮人物。
这得益于无锡10多年前就开始对外招聘的契机,不过在退休一个画家才新进一位的情形下,成为专职画家的机会仍然显得难得。
出生北方的郭瑞卿,脑海里对苍茫的原野留有深刻印象,但现在吸引他的是,无锡的园林、小景,“感觉比较雅致”。画画追求静和净,郭瑞卿觉得,无锡生活状态闲适,注重自我感受,“同样都是静,感觉不太一样”。他未来最想画的是太湖边上的芦苇、荷花、荷叶,而梁元则一直对无锡的园林情有独钟,不过年近60的梁元渐渐学做减法,“画画语言越少越好”。梁元的人生减法还包括,把去参展的机会让位于年轻画家。以前在全国美术展上,梁元次次获奖,现在无锡书画院的拿奖主力军是郭瑞卿。
这对一南一北、一老一少、相隔一代的画家,谈论各自理解的绘画世界,及各自对无锡美术环境的认知时,透露着不同的时代印痕。
对话—“江南风格,意境空灵”
博客天下:偏好哪种绘画风格?
郭瑞卿:山水和花鸟。
梁元:我早期什么都画,跟我那个年代有关系。我是1956年生的,我懂事的时候正好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社会上的一切秩序都打乱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国人民都被发动去革命了。那时候的创作跟现在的创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现在是艺术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以我为中心,什么感动我我画什么。那时候不是的,那时候是工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博客天下:什么时候开始自由创作?
梁元:自由创作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那时候社会秩序正常以后,画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只流行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个顺口溜,我们叫红高亮,首先这张画是红色的,然后光亮得很,红、光,有放光彩的,英雄人物是高大全、假大空的。我这种经历,不算磨难但也是坎坷的,跟现在的年轻画家相比,我强烈感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个时代人也蛮可爱的,很单纯,不像现在的人欲望很强,很多东西都是为了功利。
博客天下: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无锡的美术环境有何变化?
梁元:改革开放以后,无锡的美术,跟全国的美术是一样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绘画禁锢被放开,艺术家获得创作的自由,画画的人多了,老中青都有,还引进人才。现在我们无锡市喜欢画画的人,有几千个人,无锡美术协会的会员都达到500多名。我们现在的美术繁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的美术展览,每个星期都有几个。民间美术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无锡现在民办的美术馆,规模大的已经有四五家。
博客天下:如何看待无锡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地位?
梁元:无锡这个地方历朝历代出画家的,它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摇篮。中国美术史你要漏掉无锡,就不全了。中国曾评选了10大古典画家,无锡占了3个:顾恺之、倪云林、钱松岩。近代史上画家就多得不得了了,徐悲鸿、吴冠中、秦古柳等。
博客天下:无锡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画家?绘画如今在无锡为何也如此繁荣?
梁元:它富裕,从气候、人文背景等方面来看,容易出江南风格的画家,江南风格比较飘逸,意境空灵。一个城市的繁荣,一个省的繁荣,其实是离不开国家大背景的,背后还是利益驱使,就是陈丹青过去说的,美术界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名利场。哪个地方有名有利大家在哪里,虽然有一部分人真正投身进艺术当中,但也有一部分人就是为了捞取各方面的利益,这里面乱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有人在勤奋地画画,一方面有人在勤奋地忽悠。每天都有北京打过来的乱七八糟的电话,叫出书、办展,实际上全是忽悠,哪个参加了以后,最后的下场就是上当。
博客天下:怎么平衡艺术追求与赚钱养家的关系?
郭瑞卿:要画画卖钱的话,肯定重复的东西会多,或者是会迎合市场上老百姓的审美,这种东西肯定不会太高级的。你自己的东西可能一时半会不会有太多的人欣赏,你要自己把握。
梁元: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的,要两条腿走路。你好好的,还是坚持你自己的艺术。
郭瑞卿:但现在我感觉你们是有话语权的,你们画的东西是对的、是好的,你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画。
梁元:你现在30岁,你要再过20几年,跟我一样,你可能比我还要轻松,这是一个规律,慢慢慢慢来。你那个学习阶段,最勤奋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大学里才辛苦,研究生最辛苦。
博客天下:最欣赏无锡哪位画家?
郭瑞卿:倪云林,他的画画面比较高逸,我觉得跟他生活在江南这个环境有关,在这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下才能出现这种作品。咱们现在天天为了生活奔波,难画出赏心悦目的、轻松闲适的作品。
梁元:这是全国公认的,现在倪云林,连我们乡镇都抢着注他的名字,比如云林街道,云林小学……
博客天下:怎么看待无锡美术的演变路径,它有些什么特点?
梁元:演变过程全国都一样,文革前都是手工业时代、小作坊时代,到了文化大革命,画的好的毛主席像也很值钱,“文革”后多元化,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喜好,但共同也有个标准,就是看流行什么。
博客天下:流行的东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梁元:在1990年代,大家都喜欢陈丹青,后来陈丹青到美国去了以后,又开始流行超现实主义,大家都喜欢美国的画家怀斯,后来又开始流行一个英国画家弗洛伊德,很多画家都模仿弗洛伊德画画。
博客天下:怎么看待无锡本地美术发展的创新环境?
郭瑞卿:一大拨声音更注重创新,我其实也因为创新才来的,但是呢,还有一小拨人注重品质,注重作品的品质。创新是主流,你这个面貌跟别人的不一样,这就是创新。但是不一样了,不一定是好。
梁元:艺术家的语言要跟人家不同,你才会有价值,这是最最重要的,没有一个艺术大家的东西重复的,一重复哪怕你把老祖宗学得再好,你没有任何价值,你只是一个假东西。形成自己的东西,最关键的要靠时间,人生的经历阅历,以及你的涵养、学历,你看的书、你看的画,各方面的总和。
博客天下:美术对一个城市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里?
郭瑞卿:美术也是属于熏陶的,美术馆展出,老百姓来看。
梁元:美术这个东西,这个文化艺术,是潜移默化的。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有美术馆,要有美术展览,城市的档次就高了,但是你要叫老百姓马上变得文质彬彬的,不吐痰了,不骂人了,声音放低了,不可能的,都是要靠下一代、靠几代人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