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法治的轨道下步入新常态

2015-01-29

小康 2014年14期
关键词:红利办事常态

“新常态”扑面而来,成为近段时间公众讨论话题时经常使用的新词汇。

但是如何理解“新常态”,则众说纷纭,各有发挥。在我们看来,新常态意味着,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观察与看待问题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框架,特别是新的思路。

要理解国情世事的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全面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支撑此前长期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日渐式微时,唯一的出路仍然是中央高层所说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继续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动力,创造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红利”。

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来说,“新常态”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远国近邻的风云变幻一日千里,处乱潮中当有定力,于万国纷争中寻找机会,保持和平与发展的态势并不容易,当摩擦成为常态,当竞合成为常态,就需要有新的应对方式。

当前社会也在不断变化,要保持变化下的平常心态,就是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开拓创新。“新常态”,是一场全新的探索,是对宏观调控思路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面对现代化的未来,需要治国理政的新思维。

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上,更需要避免在一些常识问题上出差错。这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一个重要主题的意义所在,不仅要尊重法律、依照法律办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还要遵循市场原则,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时,要按照社会规律办事,保持历史的承继性,循序渐进推进社会进步。也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统筹协调人、资源和气候的良性循环。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改革的权力和改革权力的运作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否则,改革就会像是一辆没有刹车系统的汽车。因为任何权力,即使是改革的权力,如果没有制约,都必然导致滥用。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道理,改革也不可能例外。

所以必须要找到常态下的运行轨迹。理念决定行动,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不局限于更可持续、更有质量的经济增速,而在更深层次上取决于更加系统的改革顶层设计、更为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具有操作性的实现路径。

目标既定,就要找准改革突破口,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和环节,力求“一子落”,激发“全盘活”。

当一种政治理念付诸实践,其所产生的影响就会无远弗届。

新常态之下,既要重新认知中国的经济,更要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当所有人都在遵循同样的法律规则,当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当个人与国家融合向上,才会使常态变得苛日新,日日新。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一切惯例可能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需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利办事常态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