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的商君
2015-01-29鞅兴
鞅兴
说到商君,最初大家对他的评价仿佛都来自历史课本,而这段评价,又来自于太史公的《史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也正是这段评价,导致很多人对商君的直观概念都不够好。
然而,当我因为《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喜欢上商君,喜欢上这个理想主义殉道者,喜欢这个为了理想坚持到最后的人,去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商君绝对不仅仅是太史公简单的描述一样。
历史上有人对商君点评:“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毛泽东也曾经对商君大为赞赏:“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曾经上演过一部话剧《商鞅》,据说朱镕基看了后也感慨落泪,直言经济改革之难。由后人之评述,可见当年变法之艰辛。
我最喜欢“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这句点评,它很好的诠释了商君的人格魅力,同时这也是电视剧里面的演员诠释出来的商君形象。这句话,体现了商君的信仰和商君的人格魅力,商君对法的信仰和维护,用人格魅力去诠释着这一切。
要说商君,不得不说到商君变法,在很多只是简单的看过了解了历史的人眼里,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等等似乎没有太大的特点,这是因为人们大多忘记了从大历史背景出发,忘记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变法之一,是身处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前无古人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是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过程中,这是一个改变体制的跨时代的飞跃。同时,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改革社会制度唯一成功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秦国建立一个全面控制并且绝对中央集权国家,并且运用奖励耕战,从而获得人力物力资源,提高秦国的综合国力,进行统一战争。正是由于商鞅对秦国未来的总体设计,为秦国复兴奠定基础,为后来的秦始皇一统中国打下了根基。
当然,秦国的基础也是不可忽略的,在当时强国林立的时代,秦国作为偏居一隅,积弱积贫的国家,却有着别的国家都小的变法阻力———秦国世袭公族的势力非常薄弱。也正是如此,秦孝公的求贤令,以诚恳姿态广揽天下人才,力挫复辟老世族,为秦国的新生做了最大的保障。
在孙皓晖先生的笔下,小说《大秦帝国》,描写了当年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的一种激昂的向上的社会现状。导演丁黑曾说:“那个时候的人,是带着朝气,凛然站在历史舞台之上的。”孙皓晖先生认为这批人“体现了中国前3000年累积和爆发的精神力量”。
孙皓晖老先生历时18年,写下了这篇长篇小说,全篇六部十一本。描写了大秦帝国中“强势生存”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那个时代,不前进,你就只有后退,甚至是死亡。《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魏惠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手上,一个强国,却变成了一个弱国,原因就是他沉浸在自己大国强君的状态中不可自拔,没有前进,那就只有被历史抛弃。
而大秦帝国,就是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力量的最好表现。二十年蛰伏变法,一朝收复河西失地,巩固了秦国边防,并且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而激发这强势生存精神力量的钥匙,则是商君。这个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商君。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商君。
以布衣之身,独自游学,走遍秦国,彻底摸清了秦国的“脉象”。以三次玄谈测试孝公,确定辅佐对象。一诺千金,一句“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为变法现身二十年。位极人臣,不爱享乐。最终布衣赴死,终成大义。
在电视剧中,商君布衣赴死,是留给我影响最深的,也是给人最为触动,最受震撼的。一个国士的坦然赴刑场,和周遭颤颤巍巍的老世族形成鲜明对比。就好像商君说的,“老甘龙,卫鞅虽死犹生,尔等虽生犹死,岂有他哉。”
围绕商君之死,阴谋可以说从孝公病重已经展开。孝公和商君二人,其实就像一个人字,两人相撑,互为依靠。两人在世时,没有丝毫错漏,孝公病重,商君就如同一颗孤木,立刻就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而孝公临终之际的交代,可以说让儿子秦惠文王百般不是滋味。孝公虽先行一步,始终挂念变法兴国,商君留下,为新法护航,可最后还是为新法现身。
还记得商君大雨倾盆入狱那天吗?商君在家曾说,要用辞官书将藏在阴暗角落的脓包逼出来,谁能想结果到最后,让自己退无可退。
还记得莹玉公主吗?先秦土地上一名单纯的碎女子,忠义无比同时也倔强无比。十多年为侄儿嬴驷求情,十多年后为了商君拔刀相向。在彻底明白了商君的目的后,将自己关在屋内,不吃不喝,自戕,只求陪同商君一块赴死。在景监车英破门而入抢救公主的时候,我看到简陋的内室,一夜白发的公主,商君的画像,那个镜头顿时潸然泪下。
还记得景监车英吗?景监拖着病体,孝公死后就险些扛不住。却最后依旧接受商君的嘱咐,帮助商君,料理后事,辅佐新君,直到新的大才的到来。景监和车英,在剧中,看似最不起眼,却用最简单的行为,诠释了忠诚二字。让商君身后之事,放心托付。
还记得公子虔吗?受商君一刑,让原本两两相知的人,终成陌路。公子虔,在剧中是尤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却有着别样的坦荡。他想要商君死,然而他却是最懂商君的人。他因为私仇,执拗,蛰伏,十几年,就为了一招击败商君。然而他却是对新法理解透彻的一个人,虽发商君,但维护新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商君才更加放心赴死。
还记得嬴驷吗?这位秦国新王,迫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必须杀了商君。然而牢房中最后问政,却让嬴驷更加敬佩商君。如此大才终落此境地,宿命乎?
莹玉、景监、车英、公子虔、嬴驷,加上最后一同赴死的白雪,构成了商君生命最后一章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中有的人为了营救商君,用尽办法,他们中有的人为了大局,必须杀了商君。然而他们所有人,却都是最懂商君的。所有人心里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无法改变。商君的最终宿命,必将为新法献身。
不为了别的,只为了那一盘大盘灭国棋。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一统中原的战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是多年前,那个被车裂的男子,早已设想并且预料到的。
不以时迁者,松柏也。商君为了心中的信念,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最终殉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