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廷茂专访
2015-01-29张玉荣
张玉荣
澳门学研究,不能犯学术大跃进的毛病,数量和质量要平衡。
1994年,他一头扎进中葡关系史和澳门史研究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个领域。澳门回归15年来,他频繁往来于两地,进澳门图书馆档案馆,躬耕于故纸尘堆,乐此不疲。他就是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的教授张廷茂。
澳门需要大陆的人气
1996年,还是暨大在读博士生的张廷茂第一次去澳门做考察,搜集资料做访谈。回忆往昔,依然真切,“很新鲜,东西方文化共存的澳门,西方色彩很浓厚,城市面貌、文化气氛都有很深的葡萄牙痕迹。当时因为迎接澳门回归,澳门在做各种语言接待方面准备,我们到一些公共场所,完全不讲粤语也没事。”
时光荏苒,从青年学子到博士生导师,源于地缘的关系,研究的兴趣,张廷茂一直深耕于澳门研究,频繁往来于大陆和澳门两地。
“从历史上看,澳门需要大陆的人气,回归以后更进一步。”在课堂上,他也反复和学生讲,“人们讲澳门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国,这是一句大实话。”
回归以前,路上跑的主要是中巴,回歸后高头大马似的旅游大巴就很多了。这是张廷茂的一个出行感受。“澳门回归带旺了澳门的旅游,带旺了澳门的人气。”相应的,张廷茂也发现了些问题,比如堵车。有一次,他从市政厅回关口曾用了一个多小时,不过澳门也正在建设轻轨积极改善交通。
澳门的人气剧增,是澳门和大陆紧密联系的体现,张廷茂认为这种联系会越来越深入,他说,“这是澳门长期发展稳定最强大的后盾,最可靠的基础。”他认为,“澳门经济需要适度多元化。此外,澳门是历史文化名城,不能被东方蒙地卡罗遮盖下去。”
澳门研究不能搞学术大跃进
之所以能踏入这个领域,张廷茂说感激当时暨大导师的眼光,博士毕业后他分配在古籍所,在导师们建议下对澳门做深入研究。机缘巧合,葡萄牙当时正派有两名老师在暨大推广葡萄牙文化,教澳门大学生葡语选修课,张廷茂跟这个班学一年葡语,打了基础。2000年~2001年,他又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修读10个月“葡萄牙语言与文化”年度课程。长期的自学磨练,张廷茂葡文阅读能力大有长进,也方便了他的澳门研究。
从胶卷打印到电子拷贝,从珍藏葡萄牙文献到买进巴黎、马德里等地大量葡文资料,随着澳门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张廷茂的研究日积月累,卓有成效。“澳门政府文化局设立奖励性科研项目,1998年我第一次申请,现已做了五个。”张廷茂说。文化局的《文化杂志》、澳门大学的《澳门研究》和澳门理工学院的《中西文化研究》现在成为两地学者们共同利用的学术园地。
张廷茂的研究从澳门港口贸易开始,逐渐深入到澳门诸多方面,并非星星布点,而是连点成片。除了大量论文合著,他个人的专著《晚清澳门番摊赌博专营研究》、《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等相继问世。
澳门研究在澳门回归那几年一度白热化,近年来趋于平稳。对于近几年来呼声颇高的澳门学,张廷茂有他自己的看法。“澳门4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东西文化,澳门学比照东方学而成立,但有差别。东方学是研究在先定论在后。创立澳门学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个学科得到发展,研究主体是关键。不能犯学术大跃进的毛病,数量和质量要平衡。” 编辑/梁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