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1-29王文君甘肃省山丹县东乐学区734100
王文君(甘肃省山丹县东乐学区7341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文君(甘肃省山丹县东乐学区73410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快乐探究,自主探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多样习题。
创新能力兴趣自主探究多样习题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运用知识来自主创造与发现,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死学、死记、死用,何谈创新?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与学进行全面改革,教师要进行创新性的教,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以教学主导的身份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与创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那些课程将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当做礼物,当做乐趣,从心底接受,发自内心的喜爱,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一)引入游戏机制
游戏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之引入数学学科,可以用其极强的趣味性来化解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与学生一起来做游戏,一方随意出数字,让另一方来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在师生之间展开激烈的竞赛。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怀着好奇又好胜的心情来积极地用除法进行计算。虽然学生人数众多,但判断的时间与正确率教师不如教师,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比较、分析、讨论、验证等总结出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二)注入生活活水
数学是一门植根于生活的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数学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温床。割裂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只能成为机械而枯燥的知识讲解,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而生活是一股源头活水,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引入生活,无疑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教学更加愉悦而活跃,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
二、开展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以往的教学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客体,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展开的灌输式教学,这会大大抑制学生的思维与个性。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开展启发式教学,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给予学生更自由而宽广的空间,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与创造。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这正是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内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问,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知识,调用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创造。
(二)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发现问题则是思维的全过程,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单纯地用知识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与教师,能够勇敢地提出各类问题。
一是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喜爱问为什么,但是却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发问。为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与教材,能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是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会问。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即使他们敢于提问,也大多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巧妙设计习题,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
练习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完成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上升为掌握技能与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简单而机械地让学生来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而是要精心设计,挖掘教材知识点中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
(一)设计操作型习题
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操作型习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将学生的手与脑结合起来,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让学生的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同时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完成习题的激情,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激情与动力。
(二)设计实践型习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学会创造,更加灵活地学与用,就要抓住学科的本质,来设计更多富有实践性的习题,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家中相关容器的体积。
[1]田兵,韩志茹.不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8(20).
[2]王立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4(17).
[3]李彩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责编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