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中的名词化隐喻现象
2015-01-29陈兰
陈 兰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名词化这一英语的典型特征,一直以来是语言研究的关注点。各语言学流派如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都从不同视角对语言的名词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深入而系统的。摘要是论文的内容提要,能直观地反映论文的质量。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名词化隐喻观,对20篇语言学学术论文(10篇为英语为母语的学者撰写,10篇为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部分的名词化隐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文语料均摘自国内外权威期刊。其中10篇英语为母语的学者所撰写的论文摘要摘自国际期刊TESOL Quarterly,Applied Linguistic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0篇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育》《山东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
一、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和类型
(一)名词化隐喻与科学语言
根据Halliday的定义,名词化是指“用名词来体现本来由动词体现的‘过程’和由形容词体现的‘特征’”,从而使“过程”和“特征”具备名词的特性。他把接近事态发展的意义表达称为“一致式”,把曲折表达事态变化的意义表达称为“隐喻式”或“非一致式”。他认为名词化属于语法隐喻的一种,是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
王晋军的研究发现,名词化在法律文体和科技文体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83.5%和72.6%,在童话和寓言中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7%。Biber et al.的研究表明,以“-tion,-ity,-sim,ness”等后缀结尾的名词在学术语篇中出现得最多,而在会话语篇中出现得最少。杨信彰在The Languageof Science的导读中指出,以名词化为特征的语法隐喻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科学方法、科学论证和科学理论的需要。他同时指出,科学语言不是指一个单一领域,其涉及了各个学科及其分支和参与者,包括论文、课本、科普文章等。可见名词化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名词化隐喻的类型
名词化隐喻可分为三种类型:“过程”名词化、“特征”名词化和“情态意义”名词化。
1.“过程”名词化
与一致式通过动词来体现过程不同,语法隐喻表达式对过程是通过名词来呈现的,即将过程看做事物。如下例:
[1a]Charlesnarrates thisevent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1b]Charles'narration of this event i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在以上例子中,[1a]为一致式表达,[1b]为隐喻表达式。[1a]中的narrate这一过程在[1b]中由名词narration来体现。这类现象是概念隐喻范畴中最常见的一种名词化类型。
2.“特征”名词化
在一致式句式中,由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而在名词化隐喻式表达式中,这一特征是由名词体现的。如:
[2a]Tom is simple-minded and the boss doesn't like him.
[2b]Thebossdoesn't like Tom'ssimple-mindedness.
在上面的例子中,[2a]句中的形容词simple-minded被名词化为simple-mindedness,在[2b]中变成了参与者。这类现象也属于概念隐喻范畴。
3.“情态意义”名词化
除“过程”名词化和“特征”名词化外,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也可名词化,这类现象属于人际隐喻范畴。
[3a]You must arrive there tomorrow.
[3b]It'syour responsibility to arrive there tomorrow.
[4a]Jack probably understands.
[4b]There isprobability that Jack understands.
[3a]中的must和[4a]中的probably具有不同的情态意义,must表示责任、义务,probably表示可能性。相对而言,情态动词的名词化形式比情态动词本身更正式,更书面化。这种差异可以导致不同人际意义的产生,从而影响交际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比较中外文期刊语言学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的总体情况
本文从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随意挑选了20篇字数上较为接近的语言学论文的英语摘要。其中英语为母语的学者所写的摘要10篇(NA1-NA10),中国的学者所写的英文摘要10篇(CA1-CA10)。文本将从名词化的使用频率和名词化形式的差异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名词化的使用频率
名词化结构是文体及语体正式程度的标志。杨信彰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不同类型语篇中名词化结构的分布,说明名词化出现的频率与文体密切相关。名词化结构使用的频率随着语体正式程度的提高而增高。名词化出现频率的计算方法是以全文中名词化出现的次数除以总字数。例如,如果名词化频率是8.5%,就说明每100个单词中出现8.5个名词化结构。
表1 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
表2 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
图1 20个英文摘要语篇中名词化程度比例的对比
表3 语言学论文英语摘要部分名词化构成形式的差异比较
图2 20个英文摘要语篇中不同后缀名词化的对比
语言学论文的摘要在语言表达上力求精练、准确、严密。所以,在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词化隐喻。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名词化在20个语篇当中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摘要的读者往往是同行或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因此使用名词化隐喻既可以使摘要简明扼要,又不影响信息的传达。我们从表3的比较中看出,以英语为母语的论文写作者使用名词化整体的频率比中国的论文写作者要高,而这也符合常规。名词化的使用与作者英语水平相关,即名词化使用频率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增高。一般而言,中国学者的英语水平必定不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因此,名词化隐喻在前者的英文论文摘要中出现的比例必定比后者低。此外,二者在名词化使用频率方面的差异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汉语缺少形式变化,其表达更习惯于一致式表达;而英语对名词修饰的能力比汉语强,那么在撰写英文摘要的时候,中国学者可能会倾向于直译已撰写好的中文摘要。因此,这也导致了中国学者的英语摘要中名词化的比例不如母语为英语的学者高。
(二)名词化形式的差异
本文按照“-ing、-ion、-ment、-ance(ence)、-ure、-ness、-ity”这7个名词后缀及其变体的相应名词进行检索统计。以每种后缀出现的次数除以该类摘要中总名词化出现的次数,统计出其所占的比例,并将其他未列入统计后缀的名词化形式列为“others”。
通过对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名词化构成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以-ion结尾的名词方面,中国作者的使用频率(33.7%)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19%)高得多。王立非、陈功在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名物化现象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学习者在以-ion(-tion、-sion)结尾名词的使用方面出现了过度使用的倾向。而这与本文所统计出来的结果也非常接近。说明中国作者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对-ion结尾的派生名词方面出现过度使用的倾向。此外,除了这些后缀的名词化结构,中国作者在使用其他名物化形式的多样性方面也不如英语为母语的学者丰富。
三、名词化隐喻在语言学论文摘要中的构建功能
名词化结构是正式语体的一大特征,其功能为囊括(encapsulation)和浓缩(condensation)。Halliday认为,与一致式相比,隐喻式具有自身的语义特征,名词化隐喻结构将过程、特征、情态意义名词化后,在保持原来一致式的意义不变的同时,又增添了隐喻式意义。名词化隐喻可以改变小句内部及小句之间的结构,使语篇的篇幅、语体、行文出现变化。总体而言,名词化隐喻在摘要语篇中的构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摘要简洁凝练、意义丰富
论文摘要的篇幅通常较短,字数多要求在50至300字之间,是对全文的高度浓缩。因此,摘要应简洁明了,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示属性的形容词经过名词化后,用词量减少,句子长度相应缩短。在表述相同的内容时,隐喻式的表达法在简洁性方面通常比一致式更胜一筹。可见名词化结构有利于缩短英文摘要的篇幅,提高其语篇的信息度。
例5:This article is a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speech behavior of nagging in the familial domain.
如果没有采用名词化隐喻的话,例5的一致式是“Thisarticle is from a sociolinguistic standpoint and analyzes how the speech behaves when people nags in the familial domain”.
在此组例句中,两个句子所含信息量相同,长度却迥异。Halliday认为,句子由词汇项(lexical item)以及语法项(grammatical item)构成。词汇密度的计算方法为:实词词汇项数(lexical items)除以小句数(clauses)。由此计算,例5的隐喻式词汇密度为8,而其一致式的词汇密度仅为5。由此可见,名词化隐喻可以有效地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论文摘要担负着以最简短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内容的任务,因而会负载很大的信息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有助于减少小句的数量,在同样的篇幅内可以容纳更加丰富的内容。
(二)赋予摘要以客观性
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应该客观表述研究内容,尽量避免出现主观的措辞。在名词化隐喻表达式中,原动作的参与者或被删除,或被淡化、隐藏为名词化结构的修饰成分。同时,名词化结构通常是非限定性的,可以脱离时态和情态的限定。因此,名词化结构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观色彩,增强摘要的客观性。
例6:A phrase-creation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assistive devicesmay bewell suited to theachievement of some transactional goals.
例6的一致式表达为:We create phrases in order to design assistive devices,and this may be a good way to achievesome transactional goals.
例6中“A phrase-creation approach”是名词化结构,与其一致式“W e create phrases”所表达的意义虽然相同,然而这两个句子的重心有差别。隐喻式隐去了一致式中的动作参与者“we”。同时,“A phrase-creation approach”不再受时态的影响。没有了参与者及时间因素的影响,这句话呈现出的过程和结果是公正客观而准确严密的。又如:
例7:This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gender and humor describes a theore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 fruitfu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topics.例8:Some approaches to conversational modeling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ndicate how research on the pragmaticsof natural conversation might help in efforts to further enhance theeffectivenessof assistive devices.
通过名词化隐喻,作者弱化了原动作者的功能。例7中读者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review”上,例8中读者关注的则是“approaches”而非施事者。这样一来,摘要语篇就显得很客观权威。
(三)提高摘要语篇的连贯性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一个小句往往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是除了主位之外的其他成分,是对主位的描述,传递新信息。通过将前一句述位部分的动词名词化,可以使之变为下一句的主位。如此一来,名词化隐喻便成为实现“主位—述位”衔接的有效手段。
例9:When responding to their students'writing,we believe that L2 writing teachers should assume that their learners already know a lot abou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This isan important assumption which is rarely made in pedagogy of L2 writing instruction.
在例9中,第一句述位中体现过程的动词assume在下句中名词化为assumption,充当下句的主位,作为已知信息来引入新信息,构成一种词汇衔接,提高了语篇的连贯性。
例10:Earlier context-free treatments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 are extended in this report by describing the context-sensitive operation of the principal forms of addressingemployed by current speakers to select next speakers.
例10中的“treatment”则是对上文述位,也就是已知的旧信息作出了高度的总结,形成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整体,同时也为此例句提供了新的信息起点,保证了语篇的连贯流畅。由此可见,名词化隐喻是语篇连贯的一种有效手段,使语篇更加紧凑、合理。
通过对20篇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名词化隐喻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我们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论文写作者和中国学者在英文摘要中都大量使用名词化隐喻,但是前者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后者。同时,中国学者有过度使用以“-ion”为后缀的名词化结构的倾向。隐喻化后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概括性,对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语篇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语言简洁凝练,意义丰富,赋予摘要以正式性、客观性,并且能提高语篇的连贯性。研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摘要文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撰写出更规范、得体的英文摘要。
[1]刘国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7-22.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王晋军.名物化在语篇类型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3(2):74-78.
[4]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Halliday MAK.The Language of Scienc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83.
[7]杨信彰.名词化在语体中的作用——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一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4):3-7.
[8]王立非,陈功.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J].中国外语,2008(5):54-60.
[9]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高建群,吴玲,施业.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表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4-117.
[11]高文艳.从功能语法的角度谈英文医学论文中的名物化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