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鸿雁同志关于区域化团建讲话摘录

2015-01-29汪鸿雁

中国共青团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团区域化团组织

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近年来,很多地方依托街道社区探索了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已经主动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在城乡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实现了对更多城市青年特别是流动青年的有效覆盖。各地的这些实践,对各地团组织创新发展,很具有启示意义。团十七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深入调查和研究,下定决心要推动区域化团建,在街道层面把团的工作创新推向新的台阶,打造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对街道区域的青年真正实现有效的覆盖、切实的服务。

关于这项工作,团中央也已经专门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如何迈出步子、走出路子,具体地推进工作,主要应从三个角度来选切入点。

第一个切入点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来推进。党的建设早在2004年就提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各地基层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在发挥街道党(工)委核心作用、建设工作队伍、探索工作载体、建设功能性阵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要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这一工作要求和工作思路,主动借鉴区域化党建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全力推进街道区域化团建。

第二个切入点是结合街道服务管理职能新发展来推进。改革开放前,城市基层管理组织格局,总体上就是作为国家政权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与作为区域性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这种对居民进行管理的“街居制”,与对在职职工进行管理的“单位制”相结合,是多年来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空间迅速扩大,开始突破单位的空间,逐渐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社会管理开始面临两个重大难题:一是人员流动频繁,在单位的社会管控能力日益下降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出现对自由市民实行有效管理的组织;二是随着单位功能的转换,原先应该由单位所承担的服务职能被推向了社会。街道办事处作为上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更加直接面对市民,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安维权、城市环境等方面,逐步承担了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职责。目前的街道办事处,随着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城市服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着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我们要理清街道发展变化的脉络,把握住当前街道服务管理职能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找准参与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大力推进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

第三个切入点是充分利用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的工作积累来推进。近年来,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工作力量,拓宽了联系青年的渠道,增强了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各地在街道团组织发挥枢纽作用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区域化推动街道共青团工作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前期与各地工作沟通来看,区域化推进基层团的工作已经成为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的广泛共识。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认真做好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

具体地要从七个方面来抓工作,一是推动区域组织共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由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通过联建共建、结对共建等方式,实现区域性组织建设联动。凡属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园区等,已建团的必须向街道团工委报到,成为成员单位,建立起点对点的联系机制,承担工作并参加活动;未建团的单位,也可以吸纳为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纳入工作范围。街道团工委直属团组织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既要指向青年聚集较多的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居住区等区域,又要指向“两新”组织、文体兴趣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功能性组织,因地制宜地建设团的组织。既要采取行业建团、楼宇建团、市场建团、园区建团等联建共建模式,又要探索建设“流动团员联络站”等工作方式。街道区域化团建第一批启动地区,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各地条件较好的地市,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靠前,团的工作基础较为扎实,我们提出了要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团组织、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的目标。二是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基础工作就是要先摸清区域内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底数,再通过与这些组织特别是其骨干人员的联系沟通来推进工作,可以考虑成立区域青年社会组织联谊会,来发挥街道团(工)委“联系骨干、引导社团、协调资源”的枢纽作用,逐渐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引导并开展项目合作。三是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巩固街道团(工)委班子至少9名专兼职团干部的组织格局,市级团委要推动街道团工委班子调整更新形成制度性安排,区县级团委每年要组织编制外委员参加集中培训,为区域化团建提供稳定的核心骨干队伍。还要注意充分吸纳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团骨干等群体成为工作力量。四是拓展青年阵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平台和阵地建设,为区域化团建提供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载体。既要考虑自建自用,又要充分做到为我所用,主动争取党团组织共用活动场所,协调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共享活动阵地,积极利用媒体,为青年提供交流、交友、社区参与的平台。五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团组织既要对接党政职能,大力争取支持,通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形成获取党政资源的长效机制,又要立足团内,注重资源整合与配置,形成“上下流动、横向联动、分布合理”的团内资源分配机制,还要面向社会,开放式地探索项目化、市场化的社会资源整合方式。六是搭建服务项目平台,打造“新市民培训计划”、“社区志愿者微公益行动”等牵动性品牌项目,打造“一街一品”的共青团特色项目体系。七是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等机制,把参与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各行业系统团组织考核标准。□

猜你喜欢

建团区域化团组织
重读《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青年学习观的逻辑构建与启示——写在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