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2015-01-29沈蓉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本刊编辑部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构想,引起世界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企业也期望借此良机走出国门,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企业,应关注以下几方面政府职责。
第一,政府应做好宏观把控,避免对外投资的一窝蜂现象。例如,中亚某国地处“一带一路”沿线,这里资金匮乏且技术落后,几年前一家中国水泥企业来此投资兴建了一个百万吨级水泥厂,大大缓解了该国水泥供应紧张局面,此后该公司又根据需要,建设了第二条、第三条百万吨级水泥生产线。至此,该国水泥市场供需平衡、价格合理、市场环境优良。但是最近有点乱,中国一些水泥企业发现了这里的“商机”,于是乎蜂拥而至,短时间内土法上马了很多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的水泥厂,各种中国水泥企业竞相杀价,狼烟四起,以低价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来抢夺市场。一些小企业抱有严重的“捞一票走人”的想法,贻害了整个市场,最终损害的还是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形象。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投资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规范和把关,不能完全放任。中国驻当地使馆和经参处应该有所作为,比如考虑设立市场准入门槛,或者由政府牵头组织当地中资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劝导企业行为自律。
第二,政府应从制度上保证中国对外投资的资金安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中国对海外投资已经有很迅猛的增长,规模巨大但效益普遍不佳,很多投资形成亏损以致长期套牢。可见,在海外投资方面我们并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劣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经济落后、信用较低,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决策制度来选择国别和项目。对于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的项目,相关金融、保险机构应建立起严格的审核、评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的按期回收;对于需要商业贷款的项目,尽量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融资平台来提供和管理投资,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既能扩大整体资金规模,也有利于在各个国家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第三,政府应该为走出去的企业争取有利的国际生存环境。中国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经营创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尽管国内企业尊重当地习惯、依法纳税,并尽量多地雇佣当地劳工以保证其就业率,但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等原因,很多企业都遭遇过当地政府的苛刻对待,迫切需要政府为企业撑腰、站台。只有争取到一个公平合理的海外投资兴业环境,才能保证中方企业的应得利益,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我们的大国形象。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装备走出去倒逼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在政府的规划指引下,不断夯实自己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沈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