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枢纽、观念:三位一体推动区域化团建
2015-01-29团上海市委
文/ 团上海市委
平台、枢纽、观念:三位一体推动区域化团建
文/ 团上海市委
上海区域化团建工作起步于2005年,在市委提出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思路的背景下,团市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要求积极实践区域化团建工作。2011年,在总结世博会区域化党建团建的相关经验基础上,又就全面加强城市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加强团干部配备和发挥驻区单位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联动、共享、协同”的开放性理念,大力推进组织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开放、融合、多赢的工作局面,找到了一大批曾经与我们“失联”的团青组织和团员青年。回顾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激活团的组织,让共青团在服务大局时更有动员力。推动区域化团建,首先是要搭建“组织平台”。我们通过组建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区域化团建联盟等组织平台,打破了原先层级化团组织之间的空间局限和部门壁垒,通过资源联享、项目联建、人才联育、荣誉联创,把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的力量汇聚起来。基层团组织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的跨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度都得到了有效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贡献率也得到了提升。比如,我们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强大型保障房居民区(简称“大居”)配套建设的要求,依靠区域共建单位的合作联动,积极探索在10多个“大居”中建立团青组织,团的工作逐步向“两类”青年群体延伸。
盘活团内资源,让共青团在面向社会时更有影响力。推动区域化团建,还要构建“资源枢纽”。为此,上海以“玩·聚·成长·在一起”为主题,依托社区、园区和商区三类城市空间,建立了316家青年中心。这些青年中心好比一个个团建的“枢纽节点”,它们一手把邻近区域内的团建资源汇聚起来,一手又把整合来的资源以项目化的方式推送给青年,输送到社会中去,有效扩大了团的影响力。截至2014年底,全市青年中心共发展会员14万人,联系非公企业3716家、社会组织1897家,孵化青年社会组织348家,共实施项目1796个、推出活动1.2万场,青年直接参与57.5万人次。其中,既有高大上的歌剧、话剧、音乐剧,也有接地气的桌游、影视、“啤酒炸鸡”;既有让“宅男”们走出家门的文体娱乐活动,也有为“熊孩子”量身定做的成长体验营,覆盖了文化学习、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婚恋交友、创业就业、志愿公益等与青年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
搞活团青关系,让共青团面对青年时更有凝聚力。推动区域化团建,还要坚持“群众观念”。区域化团建为加强团组织与青年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有利环境。一方面,改进了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驱动机制。在区域化团建工作中,团的组织动员方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任何一个基层团组织,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就可以发起一项活动或者实施一个项目,贴近青年、服务青年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在区域化团建这个大舞台上,基层团组织不再是以行政化的套路和青年打交道,无论是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整合各方资源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都让团组织与青年的互动更多了,距离更近了,关系更亲了,共青团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更强了。
今后,上海共青团将继续以区域化团建为重要抓手,以全面活跃团的基层组织和夯实团的基础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发挥组织平台的作用、资源枢纽的功能和群众观念的效应,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