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非公企业团建活力:从植入到融合
2015-01-29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企业处
文/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企业处
采撷>特别报道
激发非公企业团建活力:从植入到融合
文/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企业处
“近期想搞一个公司内部的青年技能挑战赛,各位亲们谁有类似的策划方案,可以学习借鉴一下。”“企业成立30年庆典,想拍一个主题为《我们从青年走来》的纪念片,大家觉得如何?”……自2014年上半年,全国骨干企业团组织QQ群建立以来,像上面的对话每天都会出现,来自不同企业的团委书记们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团的工作互相支招,共同分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是热闹。
这样热烈讨论的场面折射出2014年非公企业团建的关键词——“活力”。一年以来,全团牢牢把握“建活并重,以活促建”的工作总基调,在保持适当建团规模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工程,从注重推进组织建设植入到下大力气促进多方资源和工作内容地融合,使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真正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非公企业青年成长的各个阶段,使非公企业团组织真正“活起来”。
创新“植入方式”打牢“融合基础”
11条非公企业建团路径的探索,“塔松式”层层尽责管理联系格局的建立,“达标创优”组织活力提升标准的制定,可以说,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全团上下在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统一的思想认识,较好地掌握了工作底情和工作环境,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办法,在全团范围内架构起了较好的工作框架和工作机制。
2014年,全团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创新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植入”方式和“植入”领域,努力实现重点区域非公企业团建的块状突破,进一步增强覆盖有效性。
——依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建工作。
湖南、山东两地依托工商系统组织体系,在地市(州)、县(区)分别成立了百余个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工委和千余个工商所团总支(支部)。两省还在省工商局注册大厅设立了团建服务窗口,编印了《非公团建告企业书》,引导非公企业组建团组织。在工商年检业务系统中嵌入团建统计表格,设立同步统计台账,个私团工委每位委员联系并指导一定数量的企业完成建团任务,探索共青团工作与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力促进了两省个体私营经济领域青年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大区域”团组织建设,着力在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区域实现非公企业团建块状突破。
在团中央与商务部联合,共同成立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团指委的基础上,2014年11月20日-21日,全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为进一步适应高新区青年流动分布的变化趋势,积极探索各种吸引和覆盖青年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推动团的组织广泛覆盖,提升活力,延伸手臂搭建了组织平台。江苏、山东、河南、浙江、湖北、福建、四川、天津、贵州、甘肃等地,在对园区建团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园区建团率相对较高、驻区企业建团率较低的特点,统筹调度各市(区)尽快实现经济园区团组织全覆盖,对区内规模较小、团员青年较少的非公企业实行“组团式”建团模式,力争覆盖更多团员青年。
——积极推进“新领域”团组织建设,大胆进入电商、物流、新媒体等新兴领域开展团的工作。
天津先后成立工商联文化传媒商会团委、微电影产业基地团委,为天津团建工作进军新兴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河南在全省建立了电商行业团工委和新媒体行业团工委。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分别依托省运输物流协会、快递行业协会、软件行业协会、动漫游戏协会建立团组织,结合新兴领域青年特点,探索活跃团的工作。
机制融合牵动基层“增引力”
对众多非公企业团组织而言,组织的“植入”只是打基础、搭骨架的阶段,要使非公企业团组织科学有效地运转,必须进行合理的机制设计,将制度和机制建设贯穿融合于非公企业团建的全过程。
——将非公企业团组织纳入区域化团建格局,为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更多资源、项目和阵地。
团上海市委组建了80个以社区(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的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加强非公企业团组织与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园区等的共建联建,搭建非公企业团组织与区域团组织横向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丰富非公企业团组织工作资源。团山东省委在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中实行“双报到”和“席位制”,要求街道区域内包括非公企业团组织在内的驻地单位到街道团工委报到,并作为共建委员会席位制成员轮流主持开展活动,促进了非公企业和街道驻区单位工作上的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团重庆市委把街道区域化团建植入两新团建工作,加大街道团干部中两新组织团干部的选配力度,以城乡社区市民学校为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为两新组织开展团的工作搭建平台。广西、四川、青海、天津等地以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为契机,将辖区内非公企业吸收到街道共建委员会当中,通过轮值主席等机制开展各类活动,探索了非公企业团建的新路子。
——推动落实团的领导机关直接联系管理“174”工作骨干网络机制,“抓大带小”,典型引路。
团江苏省委创新完善非公企业共青团工作骨干网络,省、市、县(市、区)三级团组织分别加强对属地有影响的120家、100家、70家重点骨干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管理指导,按划区分片的办法,建立团的各级机关干部定点挂钩联系制度,组织省市县700余名团干部直接联系非公企业近9000家。云南成立了以团省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22家厅局团委为成员的工作组,认真摸排全省范围内规模靠前非公企业建团情况,认真筛选确定各层级直接管理联系“174工程”非公团组织目录,工作组单位分别联系4—6家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开展工作。团山东省委启动大规模摸底调查工作,系统掌握了省内非公企业团组织覆盖情况,通过调整各市推报的各层级直接联系管理非公企业团组织,使各层级直接联系管理的非公企业团组织和综合评估靠前的较大规模企业不断匹配。
项目融合带动基层“添活力”
今年以来,借助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最美青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创新创效等城市共青团的“老品牌”,各级非公企业团组织以“岗位践行价值观 青春建功中国梦”为统领,立足实际,不断融合新的工作项目和活动载体,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内生活力。
团江苏省委根据园区、单个非公企业及企业基层团组织等不同层级团组织的组织属性和功能定位,统筹策划了不同层级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工作项目。在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开展非公企业团建“五星评优”达标考核工作,设置“团建力量优、团建模式优、团建活动优、团建机制优”的“四优”标准,建立星级动态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星级达标评定,引导园区常态争先。在全省非公企业团组织中推进“五彩共青团”建设,制定下发非公企业团建工作项目菜单,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达标创优”,推出“百强千优”非公企业团组织。在非公企业基层团支部和青年班组中部署开展以“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开展一项品牌创建、探索一次创新行动、实施一个公益项目、开辟一块活动阵地”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青年拥护、吸引力强的工作项目。认真总结全省园区及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活跃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梳理提炼了“昆山开发区非公团建十步工作法”、“徐州开发区青年汇”、“青工成长12345培养计划”、“青工杰尼斯”等具有推广价值的非公团建“活力十法”。在全省园区及非公企业中启动开展“团建项目创新”竞赛,发动园区及非公团组织申报工作项目873个,建立“非公团建创新项目库”,按照“立项、申报、实施、评估、验收”的工作流程,遴选表彰一批非公团建工作品牌项目,举办全省非公团建创新项目成果展,编写《非公团建工作项目创新案例集》。
团河南省委紧抓青年突击队60周年活动的契机,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中启动了全省青年突击队“建功河南我先行•青年突击当先锋”竞赛活动;根据“四有”、“五好”的目标,每个县区建立非公企业团建示范点,在全省开展非公企业团建示范观摩引导活动,组织省市县三级团干部进行学习观摩;积极推动了河南青年“家门口”就业服务计划、青年职工“充电宝”技能提升等10个工作项目落实,有效推动了非公企业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的全面活跃。
团河北省委结合经开区、高新区、商务区等区域和区域内非公企业特点,以“大赛在冀•圆梦建功”活动为载体,引导非公企业团组织在行业内部广泛开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青年职业技能比赛,开展了“十佳十优”经开区等园区团组织评选活动。
团上海市委开展“心活力 新舞台”——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建设工程,通过加强非公企业团组织交流联动、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内生活力、丰富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资源、培育非公企业团组织先进典型等工作内容,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建设。
从植入到融合,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探索和积累,使这一具有政治属性的青年群众组织逐渐找到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成长发展的结合点,团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下一步,全团将继续在扩大非公企业团组织有效覆盖面上下功夫,借助政府职能部门力量,积极在其服务和管理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推动团的建设,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计划出台有关行业(园区)团建工作指导性文件,对已建立的行业(园区)团(指)委,不断规范其团的组织和活动模式,切实发挥作用、逐步形成工作特色。同时,全团还将建立企业共青团工作基层联系机制,每年定期举行全国骨干企业团委书记示范培训班,加大对骨干非公企业团委书记的直接培训和专题调研,编发非公企业团建“活力工程”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