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网络物质支持系统和党的理论创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问题

2015-01-29蔡志强

中国共青团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建构理论

文 / 蔡志强

完善网络物质支持系统和党的理论创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问题

文 / 蔡志强

从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系统来看,宣传机构和传统媒体及其建构的门户网站,在相当长时期内拥有意识形态工作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正在被掌握技术支持能力的专门机构和无所不在的自媒体迅速耗损。网络技术机构可以凭借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其长期经营并逐步积淀的忠实用户,实现植入式的意识形态宣介,这种强制能力是伴随着网民自主获取信息的需要同步传递的。从已有的实践看,在各大网站信度相对较低的前秩序时代,大量传播与主流媒体不同声音的媒体,对社会的逆向动员能力往往优于主流媒体的正向动员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持续接受某种正向信息后,不同的声音极易因为其差异性而获得受众的关注。尤其是大量无差别的信息密集传播后,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疲劳,使得意识形态工作被钝化和磨平,进而使得差异性信息能够以病毒式传播获得以小博大的宣传效果。

此外,网络在缓慢而又深刻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低水平重复的碎片化讯息本身也改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使得人们的思想处于浮躁和浅接受状态。换言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说拥有了先进技术支持系统就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内容本身是否具有解释力,具有回应社会诉求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论能力。技术系统只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和方式,有效改变人们思想的,还是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这就意味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实际上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党的理论创新+社会理性发育”,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需要着眼于开放社会信息传播的特点,形成先进理论传播的开放空间。我们今天讲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首先需要把握一个现实,即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有效动员社会的基础就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党的意识形态与大众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吻合,同时党能够将符合人民意志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此党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实现了有机统一。但是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党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分化与疏离。这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工作要为分化社会提供一维的价值导向,为多元社会建构共识。这个共识的建构,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灌输过程,而是在尊重多元的开放社会里,以党的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科学性来赢得群众。

研究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本质上体现着党用以武装党员、引领群众的理论是否先进,是否能够说服人,是否能有效掌握群众。由此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逻辑: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然不是简单一对一的信息传播过程,也不仅仅是掌握优势信息的宣传主体向对象灌输理论的过程,而是一对多的复合传播过程,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理论宣介过程,更是对象自主选择的过程。因此,理论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吸引力,就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平台能否获得高点击率的主要前提。

(本文节选自《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建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