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5-01-29李后强邓子强
文/李后强 邓子强
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文/李后强 邓子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倡议,标志着中国第一次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成为了主动的国家间合作模式的创造者。“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对外开放合作战略,涉及亚洲、欧洲、非洲多个国家及附近海洋,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关键是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中,民心相通是基础,是根本,是核心。实现民心相通,只有广泛交流、增加认同、形成共识,设立“一带一路”全球论坛也许是有效途径。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某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一种组织或机构,主要作用是运用头脑风暴,集中智慧,讨论重大问题,或消除分歧形成共识,一起推动世界发展。世界上著名的论坛有美国财富全球论坛、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等。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参加了泛亚合作论坛、APEC等跨区域国际会议组织,但就理念、原则、内容和目标而言,还不能囊括“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也不能全面准确表达“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发展理念和目标定位。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建议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现实性,珠峰特殊的区位所决定。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其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从地理上讲,“一带一路”就是环绕珠穆朗玛峰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包容、开放路线。这样的路线走向,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特色,体现了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新理念、新思路。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现实的交流、对话、合作的新平台和新纽带,消除误会和分歧,开启区域性国际合作对话的新模式。通过“环珠峰”全球论坛可以集思广益,兼顾各方利益,回应各方关切,必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 、丰富合作内涵、挖掘合作潜力,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文化、经济、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唯一性,珠峰独有的高度所决定。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辐射面广,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在它周围20公里范围内,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形成了群峰簇拥、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场面。山高人为峰。珠峰的高度代表论坛层级、质量要求的高度,也象征着交流合作水平的高度,给我们预示着一种愿景和目标,勇攀世界高峰,争做国际第一。“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全方位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体布局,同时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对国际社会的担当和贡献,显示了其独有的高度、特色和魅力。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促进经济、人文合作,为各方表达意见、主张和利益关切提供独有的沟通渠道和对话载体,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在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聚焦聚力、抱团发展,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
包容性,珠峰独特的风貌所决定。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以珠穆朗玛峰为标志的喜玛拉雅山脉在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地质演化等方面对亚洲、欧洲、非洲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珠峰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影响力,既可呼风唤雨又可包容万水千山,既可俯瞰世界又可阻挡大气环流,坐观枯荣更替,参悟万物天机。“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作为海上丝路的自然延伸,打破了洲际和次区域之间的藩篱,架设了东方与西方、南方和北方以及不同文明类型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有助于把亚洲、欧洲、非洲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探讨气候、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进而推动各方制定共同规划,推进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继承性,珠峰特别的文化所决定。以古代丝绸之路为轴线的环珠峰国家,历史悠久,人文多样,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都有特殊而重要的贡献。例如中国与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俗称“珠峰双胞胎”“龙象共舞”,都是人口大国,共24亿人口,国家之间世代友好、交往频繁,经济、文化、宗教、贸易等相互影响,且互补性很强。特别是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广泛传播,影响巨大。位于珠峰西北侧的冈仁波齐山,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具有巨大的信仰号召力。“一带一路”继承和超越了古代丝绸之路,它不仅是商贸、投资的合作之路,也是人文、科技的交流之路。
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潮流,充分挖掘包括中国在内沿线各国的内生潜力,释放经济、社会、文化活力,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他区域性合作机制或倡议和谐共生、与沿线国家开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和行动规划和谐共融,为实现区域的合作安全与整体振兴创造良好的氛围。
“环珠峰”全球论坛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和深化,是立足亚欧非,面向全世界,建立平等、开放、兼容的国际合作对话新平台。具体做法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是由中国相关组织机构发出倡议,建议由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轮流主办,每年一次,首届在中国举办,可以由亚投行或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邀请亚洲、欧洲、非洲和澳洲有关国家和联合国相关组织参加。二是论坛在中国的地址可以设在北京或成都,在印度可以设在新德里或加尔各答,在俄罗斯的地址可以设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主题确定为“合作与发展”,分设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分论坛,每次的具体内容可以不同,每次都要形成共识、文集、倡议、项目书等成果。三是出版《环珠峰论坛会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项目推介和重要活动消息等。四是具体的组织工作可以仿照博鳌论坛,复制、借鉴其相应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模式。该论坛可由亚投行或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头筹建,逐步引入民间化运作机制,并制作论坛标志log、创作会歌等,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开放性的国际会议组织,形成自已的品牌和特色。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平台,“环珠峰”全球论坛将在推动沿线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对接、项目和企业对接、组织与机制对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助推器作用,主要凸显“五大效应”:
整合效应。“一带一路”是关于经济和人文合作的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通过“环珠峰”全球论坛把“一带一路”国家和亚投行成员集中联系起来,把精神与物质资源整合起来,有利于心灵沟通,及时化解在合作中出现的误解、分歧和矛盾,增强团结意识和“家”的概念,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和产能合作,优化资金使用,推动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拓展效应。“一带一路”以亚欧非大陆及其附近海洋为地理立足点,但是合作伙伴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非大陆。“环珠峰”全球论坛将在此基础上,突破国内国际其他一些论坛的局限性,立足亚洲,用全球思维、发展眼光来思考、探讨“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问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吸纳新成员、扩大新话题,延伸和丰富“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在广度、深度、高度上进行三维拓展。
深化效应。“一带一路”契合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但存在道德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等。特别是沿线国家法系的不同,有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需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环珠峰”全球论坛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对话交流,有助于打通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瓶颈和壁垒,增进沿线国家的相互信任和友谊。特别是增进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友谊,积极争取这些国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提升“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风标效应。“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强调所有参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和贡献多少,政治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环珠峰”全球论坛是智慧的盛宴,旨在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奉献国际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架设国家间非正式磋商的桥梁,发挥文化的作用和文明的力量,研讨发展中面临的实际矛盾,议论热点、难点、盲点、亮点和敏感问题,纵观国际风云,预判未来走势,共商发展大计,发出预警信号,彰显风向标作用,有效回避外来风险、地缘风险,找到合作切入点、着力点和利益交汇点,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实现携手发展。
储备效应。“一带一路”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模式的实践探索和机制创新,挑战与机遇并存。“环珠峰”全球论坛将通过论坛年会、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主题报告等方式,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投资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寻找合作机遇,推进理念、理论、方式、路径创新,为下一步发展储备项目、思想、方法和智慧,形成同轴、同心、同环、同道、同调的合力发展格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书写传奇。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邓子强(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