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太极拳现代发展的历史眼光
2015-01-29金玉柱
金玉柱,杨 涛,李 丽
(1.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武术·
温故知新:太极拳现代发展的历史眼光
金玉柱1,杨涛2,李丽1
(1.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对简化太极拳的起始、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太极拳简化发展是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同时,应该看到简化发展背后隐藏的文化危机,过度的简化发展会逐渐偏颇太极拳文化的真实,甚至于走向异化。最终,如何保持自我,不失自我,提出了温故知新是太极拳守正创新的正脉道,并制定了太极拳文化的输出方略。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温故知新;输出方略
收稿日期:2014-09-27
作者简介:金玉柱(1984-),男,回族,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社会.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1-0126-03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research summarized about starting proces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Provide that Taijiquan simplified development is the only way leading to the prosperity.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see a cultural crisis of simplified development. Excessive development will gradually hidden Taijiquan cultural reality, even to alienation. Finally, how to keep yourself, do not lose the ego,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view of Taijiquan innovation and made the output strategy of Taijiquan culture.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aijiquan Modern Development
JIN Yu-zhu1,YANG Tao2,LI Li1
(1.City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18, China;
2.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710068, China)
Key words:simplified Taijiquan;view;output plan
0前言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拳种流派之中最具典型的拳种之一,无论是从历史长河中考量,还是从当今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都无可厚非的应该成为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文化表现形态[1]。今天太极拳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3年中国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让我们领略了太极拳国内外的传播盛况,太极拳交流大赛共有近4 000人参加,他们分别有383支代表队组成,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是参加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将年会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并被列为国家正式涉外赛事活动,1992年到2013共举办了11届,该赛事对于举办目的地,甚至是河南都产生了很大文化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在已有3亿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然而如果抛开当代盲目的拥戴和浮躁的流传,以历史的太极拳发展来比照,我们也许会找到很多的不如意。因而,如何进行最有效的发展太极拳,而不失去它的本质特色,就成为了摆在武术工作者与爱好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1损之又损:以简化的方式保留传统
1.1简化发展:走向繁荣昌盛之路
简化太极拳的起始我们可以追溯到是杨露禅,后经吴鉴泉和杨澄甫接续与转化,太极拳逐渐流行开来。杨露禅当初在北京传授拳艺时,门下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体质较弱,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现实情况,将自己所学的太极拳进行了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即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弟子联系,又有利于健身。因此,现代太极拳的流行与发展,得益于杨露禅的简化之功。吴鉴泉在父亲的教导,增益修订,不断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轻盈、柔化,于此同时,吴鉴泉还对太极推手进行了改动。杨澄甫等大师承上启下继承了这一简化的发展思路,根据其所处地域及时势的不同而及时地采取了相应的变化措施。所以,在他们承前启后的开拓性发展中,太极拳终于遍地开花、广传四面八方,实现了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2]。新中国成立后,同样继承了太极拳简化发展的路线,48式、24式、16式、8式等不断简化的太极拳的出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简化之路的成功。太极拳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简化之路功不可没,没有简化太极拳的开展和延续,今天的太极拳不会成为中国武术的一个典型拳种响应世界的各个角落。
1.2简化发展:昌盛背后的文化危机
太极拳是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为理论,学习太极拳的过程本身就是体悟中国哲学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太极拳是中国哲学的实践,是学习中国哲学的活化石[3]。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文化符号已经成为共识,太极拳可以使习练着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与悠久的历史。然而,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今天太极拳的发展,不免让人感到伤感,太极拳的真正文化内涵没有真正的显现到极致,甚至逐渐流失。我们当下应该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避免文化“空巢”的出现。练习太极拳,不懂得太极拳的“真实”,对于太极拳中的丰富内涵浅薄疏漏,认为简化就是简单,天长日久便会对太极拳失去兴趣,对于太极拳认知的误读也就会越来越深。因此,现在也很难让我们对太极拳简化的成果做出全面的优劣判断。
戴国斌教授在《门户对拳种、流派的生产》一文中所说杨露禅在清朝王公大臣间求得自身发展,推进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是太极拳政治化的个人使用。现代太极拳的大众化道路,主要表现为国家运用太极拳是服务于增强人民体质之目的,是太极拳政治化的国家使用[4]。不管是太极拳政治化的个人使用,还是太极拳政治化的国家使用,太极拳都是以“他人”而不断转化。康戈武先生认为构成太极拳的三个基本基因是武技基因、哲理基因、养生基因,然而我们现在只能在简化中看到养生基因,但业界也存在一定的质疑,而其余基因已经逐渐消逝,面对如此境地,如何实现太极拳的“个体化”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温故知新:太极拳守正创新的正脉之道
2.1温故:追本朔源,在历史中看到真正的太极拳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于《论语·为政》。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从普遍意义上看,一切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构成都是可以为后人所用的“故”。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指出太极拳拥有深厚的哲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避实击虚,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以及“彼未动,已先动”等技击特点指出了太极拳有着非常长的技击作用;“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表明太极拳的休闲特征、教育功用;“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指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作用。太极拳的功用从哲理、技击、教育、健身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然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传统太极拳的功能实际上也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转变,部分功能逐渐淡化,甚至于有着“异化”的趋势。
对于太极拳来说,温故知新对其发展仍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忽视了太极拳“故”的维系,就意味着对太极拳文化的否定、背叛。这里所说的“故”是指太极拳哲理因子、武技因子、养生因子的传统之精髓。“从理论上讲,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继承、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没有凝固不变的历史,也没有在发展链条中完全断裂的历史[5]。”如何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太极拳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昨天、今天和明天。既是紧密相连的,也是相对而言的。由此来看,所谓太极拳现代化发展历史眼光,就不仅意味着“向后看”,而且还意味着“向前看”,既把今天的实践看做正在形成的历史,高度重视并努力把握其对未来的影响和作用[6]。
2.2知新:结合历史,在未来中还原真实的太极拳
“故”何以有知新的价值。“故”自身不会产生新,因为“新”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主体的资质的其所处的情境。但是“故”必有某种品质才能使主体“知新”。这种品质就是“故”中所体现出来可以迁移到新情境中的抽象道理。“故”中蕴含着可以在新情境中起作用的抽象的哲理,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相信事物有其共通性,这是“故”对“知新”价值的核心层面。一个人面对现实要知新,就必然要运用已有经验,也就是必然要温故;而任何温故都是在新情境下的温故。时空的变化是必然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所以也就必然地蕴含着知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温故而知新”是对人类认识的一种真理性概括。“温故”本身没有产生新的意义,但是这种旧意识却是参与新情境、新观点的言说,对于当下的情境来说,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这种情况无疑也是一种“温故知新”,或者叫做“知新而征故”。“温故而知新”更深刻的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7]。
“我们越是深入探究我们传统的意义,就越能引出新的更丰富的见解”,延续太极拳传统唯一途径就是在发展中追求传统的体系。应该承认“具有现代性的文化,除了受到外来现代文化的影响之外,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通并实现自身的转换,仍然是我们建构现代太极文化的基础[8]。”
3太极拳文化的输出方略
文化输出决定着文化的的持久生存和发展,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我们应该对其重新审视和梳理,同时也要避免落入阿Q“老子先前阔”的精神误区。现代化应该是以“人为目的”,中国的现代性应该向整个人类体现“东方智慧”,作为中国文化全息缩影的太极拳,同样应该面对世界,读解自身文化之谜并获得全新的文化认同[10]。因而,建立多维度、多渠道的太极拳的文化输出策略也就在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提出积极筹划和建立一个大师讲演团,一个电视台节目,一个网站和一个宣传片的具体方略。
3.1太极拳大师走出去,可以深入到民间,群体可以近距离接近太极拳大师,利于人民了解和认知太极拳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具有文化的冲击力和思想的冲击力。
3.2太极拳逐渐成为学习和认同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那么太极拳频道的设置利于我们减少对太极拳文化的误读和认知偏差。
3.3建立“太极拳”网站, 网络的出现加大了信息传播的力度, 因此网络的平台应该重视,太极拳网站的建立利于群体在网站中畅游,解决现实中迷惑的问题。
3.4制作一部宣传片,宣传片是目前宣传太极拳文化及形象的最好手段之一,它能非常有效地把太极拳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好地把解读太极拳的真实。
4结语
全面整合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在总结武术文化优秀内核的基础上提炼密切吻合历史进程的当代中华武术文化精神,以打造中国文化的表征性符号已成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应该正视太极拳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太极拳现代转型的趋势下,辩证的看待如何“温故”,如何“知新”,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大家共同为这一目标献策献力。
参考文献
[1]王岗.太极拳发展应该成为国家行为[J].中华武术,2008(8):13.
[2]申国卿.太极拳勃兴折射的武术生存状态变迁[J].体育科学,2009(9):92-96.
[3]杨祥全.太极拳:表面兴盛下的生存危机[J].搏击·体育论坛,2011(9):25.
[4]戴国斌.门户对拳种、流派的生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4):77-82.
[5]张文勋.采故实于前代 观通变于当今——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3(3).
[6]何为.历史眼光[N].人民日报,2009-06-01.
[7]金林祥,田春利.孔子“温故而知新”新解[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4).
[8]王伟,邱丕相.竞技太极拳发展研究:冲突与认同[J].体育学刊,2012(3):121-124.
[9]王岗,邱丕相.武术国际化的方略: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5(3).
[10]王岳川.文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1]张益民,王锋朝,王凤样.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J].中华武术,2006(4):30-31.
[12]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4(1):8-10.
[13]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