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服务“四个河南”建设

2015-01-29宋正武赵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发展

宋正武+赵河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河南是人口大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需要提高居民的素质,需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社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全国成人教育协会的推荐,我们到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调研了城市、乡镇社区教育发展的情况,深受启发。

一、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快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必须从建设学习型社区抓起。社区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港湾,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的民风民情、文明程度,对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弥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不足,可以满足不同居民教育需求,使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终身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与普通国民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合乎人类理性的大教育体系,真正完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离不开人文基础,没有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缺乏生命力,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发展社区教育可以为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人文基础体现为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没有社区成员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保障,那么,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社区教育是惠民工程,直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最能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区教育是素质工程,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是基层老百姓的素质,最能体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是文明工程,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的是社会和谐文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历史血脉。社区教育也是全民工程,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服务“四个河南”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起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教育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了以京津沪等一批大中城市为龙头,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有重点发展,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总体格局。他们的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舍得投入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公益性强、涉及面广,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重视。从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看,党委、政府把发展社区教育摆到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目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每年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除教育费附加和专项经费列支外,日常经费标准达到常住人口3~10元/年/人。确保有编制、有机构、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有检查、有措施。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机制灵活,保障有力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省、市、县、乡镇、社区教育职能,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多级社区教育网络,整合电大、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文体活动场馆等机构设施,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三是实行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运行机制。四是树立大教育观念,协调区域内各种社会力量、教育资源、传统优势、能工巧匠共同服务社区教育,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共谋发展的机制。确保了社区教育工作有计划、领导有分工、部门有责任、活动有激励、落实有检查、考核有评估。

3.模式新颖,特色鲜明

社区教育具有简捷、方便、实用、灵活、娱乐、健身等特点,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可以正民心、鼓士气、学技术、促就业,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也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在最基层,教育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不分职业、不分老幼;活动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习模式喜闻乐见、紧扣风俗民情、传承地方特色;社会效应群众欢迎、邻里和睦。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最乐意参与,深得民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广州番禺社区教育突出打造 “岭南文化”,重点体现价值性、多样性、参与性、创造性和卓越性等地方特色。一是建立群众性艺术团队,如书法院、荆鸿艺术馆、教师合唱团、管乐团等,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二是挖掘历史资源,丰富社区文化教育内涵。如赛龙舟、醒狮比赛、沙湾飘色等传统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与熏陶。三是拓展、寻找、发掘、传承岭南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如开设国学礼仪、传统礼仪学堂,让汉式婚礼进社区等,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四是有效引导培植,致力社区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引导、服务和宣传。五是利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设和谐文明家园。开展多项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贴近生活,服务百姓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一是用小手牵大手,带动三代人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少儿活动班,带动了父母,吸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相关亲属都加入到了学习、娱乐、文体活动的行列,调动了家庭成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开设“4:30”课堂,为下午“4:30”放学的小学生开辟校外辅导班,帮助进不了家门的小学生完成作业。三是开展“托老”服务,让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提供午餐和午休,解除居民家庭后顾之忧。社区教育方便了群众,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不同的人群找到了人生可追求的目标,生活更充实、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三、加快我省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1.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积极探索中,郑州、平顶山等地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社区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共识。我们要积极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总结推广我省好的典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我省现有的成人教育队伍和阵地,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借助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省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

要结合我省实际,科学谋划社区教育新发展,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积极构建整体完备、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重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要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构建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操作规范;要正确把握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合理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公益性社区教育与私益性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居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力,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3.要创新载体,深化内涵

发展社区教育要有抓手,创新载体。目前,从社区教育实践看,一线社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了诸如以活动、项目、课程、课题研究等为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形式;以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加强宣传、宣扬典型、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公共学习资源平台;要积极探索试行“终身学习卡”、“学分银行”、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等做法,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做好结合创新文章,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深化内涵必须扎实工作打牢基础,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建设基地,形成网络;培训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专干队伍的作用,组建专业的科研队伍,制定科研规划,拓宽研究渠道,探索本土化、特色化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向更高层次提升。

4.要理清思路,推动发展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就体现了面向人人、面向平民、面向弱势群体的特性,是一种社会化的大教育。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战略,都给我们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统筹全局、推动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社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办好惠及于民,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社区教育。 (责编  赵   河)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图说共享发展
影像社区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