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践两相宜
2015-01-29刘岩松舒鹏
刘岩松+舒鹏
安江林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北创造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客座专家,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在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始终恪守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治学原则,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理论的社会价值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凸显。
探寻规律 行走在理论创新前沿
安江林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哲学,他将哲学看做是洞察社会现象和提高创造力的灵魂之学。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所形成的一些新的哲学观点和研究思路,曾在地方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时哲学思想凝固、僵化和哲学知识普遍陈旧的背景中,开辟了一片颇有生机的创新园地。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为了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安江林转而苦学经济学并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哲学的功底使他确信,结构学理论对解决未来改革和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他以自己开创的辨证结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为目标,广泛撷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的知识,系统论述了结构观、发展观、创新观、经济系统的重要结构规律和成长机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等内容,形成了区域经济结构学的理论框架。
安江林试图创立经济结构学这一新学科的知识积累、理论探究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成为他进一步开展经济研究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有力地支撑了他在诸如西部开发、区域发展、城市经济、企业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探索科学真理与服务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研究特点。
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凭靠这种“原创+应用”的优势主持完成了20多个以解决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经济建设重大问题为宗旨的课题项目,其中省部级、国家级项目16个,发表论文130多篇,以第一作者和主要合著作者出版经济理论著作9部,成果获得省部级和相当于省部级的奖项8项,向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数百项可操作的重要对策建议。
引领实践 彰显理论的社会价值
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理论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于长期对经济建设实践的关注,安江林被聘请为甘肃省和一些市、州政府的专家咨询机构成员,参与了全省大量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调查、研究、论证、评审、咨询。长期以来,他以课题研究报告、书面对策建议、作报告、做调研、实地指导、专题咨询等方式,为省、市(州)、县(市)、乡(镇)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为政府和企业的干部、人员培训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从区域、行业、企业的改革发展规划到农牧业、工商业甚至包括机械、核工业等特殊行业的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在如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和干部、群众的工作实践方面,他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从以下几项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实践是安江林研究的最大特色。
1.根据国内外特大城市及其腹地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安江林于2000年、2004年先后两次在省级和院级课题成果中提出了“在兰州市北部、东部一百到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积极规划、建设兰州新区”,分类聚集发展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带动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兰州市的非农业人口分阶段达到200万、300万以上的重要建议。
这是甘肃省最早提出建设兰州新区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2006年8月,甘肃省主要领导召集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秦王川(兰州新区所在地)建设问题,秦王川城区建设提上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随后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兰州新区的设想,2011年兰州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兰州新区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详细内容见安江林主持完成的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0年5月立项、同年12月结项的《加入世贸组织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课题研究报告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2004年6月立项、2005年1月结项的《“十一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在2010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成果中,提出了“四极、五带、六支柱增长极网络体系”的西部开发和发展模式,“四极”是指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黄河上游城市群、南贵昆城市群,“五带”指长江上游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包兰成昆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带、包西渝黔桂经济带;“六支柱”即能源化工、矿产开采加工、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六大类特色支柱产业,使不同类型的增长极联结成为网络式的经济增长载体体系。这一成果以学术论文和对策意见的形式先后发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3.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设想,安江林根据自己对这一战略设想的理解,先后在企业家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财经》杂志、《开发研究》等报刊发表了多篇论文,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商务厅委托的课题《山西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策研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国家、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观点和战略对策,国内许多报刊和主要网站均作了转载和报道。
4.2013年3月在企业家日报上发表了《充分认识和利用经济结构的重要规律》一文,阐释了经济结构的一系列本质特点和重要规律,认为必须尊重新兴产业的自然成长机制,不能以外部操控者的身份和力量,像修理机器那样来直接变革经济结构,应当以积极、恰当的方式,影响经济结构的自然成长、演进过程。人民政协报等报刊和国内主要网站作了转载。
教研相长 精心培养创新团队
安江林运用“区域经济结构学”知识体系指导、帮助青年研究人员,建设创新型科研团队也非常成功。甘肃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他担任副所长、所长和主持工作的8年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安江林一直倡导和实行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注重知识创新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建所、办所思路,带领全所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寻求理论突破,提高研究能力,较快培养起全所的青年研究队伍,改变了经济所科研工作长期落后的状态。经济所的变化受到了院领导机构和全院职工的认可,其他研究所的许多研究人员主动要求到经济所工作,全所规模扩大了1倍,高中级骨干研究力量增加了3~4倍,成为全省有能力研究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跨学科问题的专业学术机构。
安江林的治学方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长期坚持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多学科知识兼容并蓄、注重在跨学科领域取得突破的科研方式,形成了有独到优势的知识结构。他的学术风格和治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工作以解决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主旨,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定向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二是秉持厚积薄发、淡泊名利的治学精神,不搞学术上的短期行为,也不走经院式的学术道路,将探寻规律与讲求致用紧密相结合,脚踏实地地从事知识积累和理论探索,追求研究成果的科学真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