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起大拇指

2015-01-28陈浩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大拇指孩子教育

陈浩

摘 要:赏识教学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的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现点滴的进步都加以表扬,鼓励的教育模式。本文笔者写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99-01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刚做班主任那几年,曾在赏识教育上迷失过,那是我的第一届进入高三时。那时的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勤勉的教育。因为我相信:学习没有捷径,惟有坐得“冷板凳”。特别是高三的学生,闻鸡起舞都不为过。所以,只要我一看到临班的学生在争分夺秒地学习,或者在报刊杂志上读到青少年的励志故事,我一定会第一时间把这些事例“添油加醋”后传达给学生,然后再进行一番“恨铁不成钢”的比较,最后是水到渠成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学生奋笔疾书,我才心满意足地停止“演说”。我好恨!因为,我不能把所有的学生放进一个模子里,然后任由我雕塑成预设的优秀学生模样。

那时,心中时常涌动着一种窃喜:自己的高度备战状态一定能够感染到学生跟我一样,四个字:全力以赴。但是,有一天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行小字:老师,你的苦心,我们能够体会,但是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拿我们与别人比较,老是说别人如何好,其实我们已经很努力了。读完后,我的心不禁一怔:我老是说别人好,那我不是在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静下心来,细细思量,确实我已经好久没有在学生面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了,已经好久没有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批写“做得好”、“进步大”、“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评语了。有的只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够的挑剔。我到底怎么了?是我“望生成龙、成凤”的急迫心理压制了我对学生的赞扬。高三了,我习惯了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我也习惯了在学生成绩退步时,对学生粗声粗气,而丝毫不感到愧疚。因为我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为了学生好。于是我不断地以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与班级学生的现状进行比较,每每发现的总是差距,却忽视了默默努力着的学生的感受[1]。

后来我读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妈妈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孩子顿时眼泪汪汪。这位母亲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不要骄傲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她忘了:孩子的个体发展本来就是有差异的,怎么能够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大人尚且喜欢表扬,更何况是孩子呢?我嘲讽自己:我不正是在师生关系中扮演着这个“泼冷水”而又望女成凤的母亲的角色吗?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可爱之处,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地体会到被肯定的欢乐,然后使他们养成优秀的习惯,是为人师的职责。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学生,我都应该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他们、赞美他们。

之后,我又想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他的女儿,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孩子。这两个平凡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女儿小学连跳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收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二十岁以后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她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周弘在总结培养女儿的方法时,归结为四个字:赏识教育。不管女儿取得的进步多么地微小,周弘都会向她举起大拇指,正是这一细微的举动,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一切的一切,使我明白了赏识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于是,我开始了班级管理方面特别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特别拜读了《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我终于明白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是一种认识和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在差异和尊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并将之小题大作、无限夸张,因为这样只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反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克服和改正短处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

感谢这位学生的善意提醒,感谢周弘的“大拇指”给我的启发,没有他们也许我到现在还执迷不悟,还困溺于自己一厢情愿编制的网中,给学生的心智发展带来影响。从那以后,我学着和周弘一样,只要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次默写的正确率的提高,一次课堂答问的流利度的增加,一次练习的按时上交,一次劳动的干净利索,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举起我的大拇指,毫不吝啬我的赞扬。渐渐地,我发现师生间的磕磕碰碰少了,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加高涨了,找我说悄悄话的学生也多了。班里管理渐入佳境,有些男学生还调皮地说,“我们可爱的陈老师又回来了。”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2],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让我们所有教师都伸出你的大拇指,微笑着对学生说:你真棒!

参考文献:

[1] 袁 园.赏识教育在中学生课堂管理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3.

[2] 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

猜你喜欢

大拇指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拇指的作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