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1-28曹艳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曹艳艳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24-01

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融洽愉悦的师生关系则为创新意识的诱发提供可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造一种思维活跃气氛,每当学生发言,我一定认真听取,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我一律给予肯定的态度,肯定成绩,激励自信,与其他同学一道留心发现他(她)思维中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勇于表达,自主创新意识强,积极性高。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诱发是在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产生的。这种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只有师生的情感非常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五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打破以往教师直接用例题向学生讲述长方体公式的推导。而是给学生提供长方体纸盒,让他们先动脑想怎样剪、怎样摆,然后动手实践操作,再到学习小组中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求法,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整个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推导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学生的心灵中萌发。

二、创设情境,引发创造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能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还应真实、生动、有趣的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开发学生智力,给他们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自然实现积极的学习兴趣向稳定的学习动机的转化,同时引发创造欲望。例如“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时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了圆心,把这张对折的纸展开,面对纸上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探索半径和直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些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在独立操作、观察测量、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从人人动手画圆到动脑探索,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参谋”和“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欣喜,获取了发现的快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三、创设机会,训练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其特性上表现为首创性、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等。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善于变异、转化、扩充、缩小等,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1、概念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所以要多角度去领会概念的意义。如12÷4表示什么?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能说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12里面有几个4;12里面有4个几;12能被4整除或者4能整除12等等。

2、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一题多解:一个算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获得同一结果。如:比较 2/5 和3/4的大小时,可以通分后再比较,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比较,还可以用斜十字法来比较等等。

3、应用题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给出问题和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缺少的条件,或者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补充问题。例如:红球有5个,( ),绿球和红球一共有几个?学生可以补充直接条件或间接条件:绿球有7个;绿球比红球多8个;红球比绿球少4个;绿球是红球的5倍……上面这些开放性练习题由于答案不唯一,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不管学生设计的方案精彩与否,只要合理,就允许其存在,因为每一种方案都蕴含着一种极富个性的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植学生的创造欲与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拓展了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使学生具有个性发展的广阔舞台。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起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