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观察和兴趣
2015-01-28周灵君
周灵君
摘 要:对学生而言,作文一直都是他们的学习难关。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也绝对是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是我们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日常学习中获得积累,练习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可写的素材,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积累;兴趣;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02-0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运用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更是任重而道远。在写作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做了明确规定: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所以作文语文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练多写,对中在日常学习中练习写作响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然不够,在初中阶段我们依然要加强训练。从初一开始就要坚持练习,这样到了初三中考就应该小有成效了。从初一开始学生的写作练习不用故意去找话题、找素材,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去训练学生。每册书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挑选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仿写,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学生的模仿性也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文中句子、再到仿写文中片段最后到仿写范文,这样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但“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范文,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要让学生看到如何描写外貌才会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从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标准,从而达到练笔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所以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能够主动去写、积极去写,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每节课课前十分中让学生欣赏美文,最好是让学生每天背诵一段,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精美词段的积累,也让学生得到美文的熏陶,慢慢喜欢上语文,爱上写作。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激发兴趣,有感而发,动笔成篇,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我们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在批改时要找到习作的长处,加以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生活。
初一上学期写作要求是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我们知道学生在作文时往往选取的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写太简单,就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学习了《春》,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特点,摘取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把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探索改革,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 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锡庆.基础写作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