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国锋在“九一三”事件前后

2015-01-28李海文

时代人物 2014年8期
关键词:陈伯达华国锋林彪

李海文

庐山会议上,华国锋没有跟风发言

1970年8月19日,时任湖南省“革委会”核心小组组长、代理主任的华国锋来到庐山。

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礼堂开幕,毛泽东主持。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一)讨论修改宪法问题;(二)讨论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三)讨论战备问题。周恩来讲完后,林彪临时要讲话。林彪讲话的中心内容是:我研究了这个宪法,宪法把毛主席的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很好。这是宪法的灵魂。他还特别指出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可能是不一样的。他说:“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他强调:“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他讲了有一个多小时,没有点名,实际将张春桥之类放在“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之列。

后来,毛泽东在南方视察讲话中曾多次说:“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但是此时,多数与会者并不知情,没有听出林彪讲话的弦外之音,认为他是副主席,当然代表中央,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

如果林彪等人就此结束,事情就不会闹大了。但是,与此相配合,陈伯达连夜整理出一份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以及林彪论述“天才”的语录。第二天,他交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要打印5份,发给政治局常委。

24日下午,小组会开始。各个小组会先听两遍林彪在开幕式的讲话录音,然后讨论。因为刚刚听了两遍录音,无形之中成了讨论林彪讲话。然而,讨论时出了问题。陈伯达(在华北组)、吴法宪(在西南组)、叶群和李作鹏(在中南组)、邱会作(在西北组)发言时,表示拥护林彪讲话,支持设国家主席。陈伯达与吴、叶、李、邱一齐发难(黄永胜是后上山的)。

中南组的召集人曾思玉刚一宣布开会,叶群和李作鹏首先发言。叶群说:“林彪同志在很多会议上都讲了毛主席是最伟大的天才。说毛主席比马克思、列宁知道得多、懂得多。难道这些都要收回吗?坚决不收回,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李作鹏说:“本来林副主席一贯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有伟大功绩的,党章也肯定的,可是有人在宪法上反对提林副主席。所以党内有股风,是什么风?是反马列主义的风,是反毛主席的风,是反林副主席的风。这股风不能往下吹。有人想往下吹。”他俩发言之后,武汉军区政委刘丰、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连忙跟着发言。抢先发言的多是军队干部。他们这么一带头,小组会发言的火气越来越大。有的人唯恐落后,跟着发言,也在那儿讲: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

华国锋参加了中南组讨论,但没有发言。他后来回忆说:我看这些跟着发言的人心中无数,并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反对毛主席,不清楚事情的原委。我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们说的是谁。看样子不像是党内老一辈的同志,是谁呢?中南组还有叶帅、李富春等同志,他们没有发言。我就没有发言。我和湖南组的同志商量,不要抢先发言,如果讲也是一般地表表态。后来作自我批评时,我说:我不发言,不是因为路线觉悟高,看出林彪的阴谋,而是情况不明。小组会只开了两天,如果小组会再开下去,我可能也会讲错话的。人就是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能跟风跑。跟风跑,非犯错误不行。情况不明,认识不到,那是另一回事。之后会议休会5天,9月1日重新开会。会议后期由周恩来和康生主持。9月2日-4日小组会学习毛泽东的《我的一点意见》,开始批判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作了检查,他们检查的口径一致,都是说自己不学习,上了陈伯达的当。陈伯达也作了检查。

庐山会议结束后,华国锋回到湖南。10日晚,毛泽东从江西来到湖南,在火车上住了两天。临走前,华国锋去看他,问还有什么指示。谈完话,毛站起来送华下车,说:“你要警惕上坏人的当。”这句话一下把华国锋闹蒙了,毛泽东在《我的一点意见》中指出的坏人不就是陈伯达吗?

这个问题不是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已解决了吗?

毛泽东剑指林彪,要华国锋不能只当文官,还要当武官

1971年1月,华国锋被调到国务院工作。初来乍到,他对中央的情况并不清楚,更没有想到中央的人事如此复杂。

1月9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既没有批陈,也不作任何检讨。l月26日,中央下发《反党分子陈伯达的罪行材料》。2月21日,中央决定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的问题。3月,在毛泽东一再督促下,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继叶群和吴法宪之后写出检查。3月29日,周恩来和黄永胜等军委办事组成员到北戴河,向林彪传达毛泽东有关揭批陈伯达的一系列批示,林彪口头完全同意,但是没有表示回京出席批陈整风汇报会,也没有作自我批评。毛泽东听了汇报后,十分生气,当场指着黄永胜等人严厉地批评:“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上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林彪不检查,这件事就没有完。毛泽东当机立断,采取组织措施,4月7日“掺沙子”,派纪登奎、张才千参加军委办事组,打破了林彪集团一统天下的局面。

4月15日,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即99人会议)如期举行。接下来的几个月,林彪一直不检查。毛泽东不能再等了。8月15日,他离京开始到南方视察,就与林彪的矛盾、斗争,给各地军队负责人、各省市负责人打招呼。8月25日,华国锋在北京突然接到通知,毛泽东要他马上赶到武汉,并派了一架飞机接他。当天晚上,毛泽东将他叫到专列上谈话。那时人人都戴毛主席像章,华胸前也戴着一枚。他一上车,毛泽东看见了,故意问:“你还戴着?”不等回答,接着说,“不要戴了,看见就讨嫌。一句顶一万句,其实一句也不顶。屁话!”

在武汉的专列上,华国锋向毛泽东汇报所了解到的情况,讲的全部都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说:“哎呀,我看你是满脑子的农业,我是满脑子的路线斗争。当然你讲的农业也有路线斗争,但是还有更大的路线,光有农业不行,还要考虑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工农业要抓,但当前主要应该抓路线斗争。路线不对,脑袋掉了都还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回顾了党的历史。他说:“中国也怪,中国党没有分裂。”在点出陈独秀、王明、张国焘、高岗、饶漱石等人之后,毛泽东话锋一转,开始谈林彪问题,对林彪的错误作了严厉的批评。他说:“庐山会议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在庐山搞突然袭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发难不是一天半,而是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3天。是否定九大路线,否定二中全会三项议程,要改成讨论天才和要设国家主席问题。他们名为反对张春桥,实际是反我。是我把天才划掉,是我提出不设国家主席。我不是天才。我的父亲是做米生意的富农。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上一中、一师七年是读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到马列主义。endprint

“我当时说‘大有炸平庐山之势是有用意的,空军才能炸平。他们发称天才的语录,不给李德生同志发,他们几位是井冈山山头一方面军的。一次当着他们的面,我说李德生你好蠢呀,不是一个山头的,宝贝如何能给你呢?会上念的称天才的语录,事先也没有谈过,也不知是哪本书、哪一页的,是说假话嘛。”

如何解决九届二中全会出现的问题?毛泽东说:“对于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重大原则问题,我是不让步的。庐山会议以后,我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打石头、挖墙角、掺沙子……改组北京军区,这叫挖墙脚。土太板结了就不透气了,掺点沙子就透气了。中央警卫团、北京卫戍区,他们没有插进来。掺沙子,掺了李德生、纪登奎。军委办事组掺的人还不够,还要增加一些人,叫李先念参加军委办事组。这就是掺沙子。不能不管军队,开会不一定到,中南也要有人参加,华国锋兼任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可以不到会。你们要过问军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这次谈话时,汪东兴也在座。毛泽东让汪打电话给周恩来。对华国锋兼任广州军区政委、党委书记一事征求意见。周恩来很快便下文任命。

毛泽东再次对华国锋强调:“还要考虑到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

8月28日(1971年)晚,毛泽东在长沙的专列上同广东党政军领导刘兴元、丁盛、韦国清谈话。毛泽东事先让华国锋、汪东兴向他们传达自己在武汉的讲话,吹吹风。刘、丁、韦听后大吃一惊。

30日,毛泽东召集华国锋、刘、丁、韦及汪东兴、卜占亚谈话。

这次,毛泽东开门见山,上来就问刘、丁、韦、卜四人:“你们对庐山会议有怎样的看法?”

林彪率四野南下后,当过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后当过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在广州军区影响非常大。黄永胜自1954年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以来一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68年任总参谋长后,才离开广州。

大家分别汇报了这两天座谈的情况。毛泽东说:“我就不相信我们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够指挥造反!军下面还有师、团,还有司、政、后机关,你调军队来搞坏事,听你的?……我说这些,是当做个人意见提出来,同你们吹吹风。现在不要作结论,结论要由中央作。这次给我们的高级干部吹一吹风,有中央委员,卜占亚他不是中央委员,我也跟他吹了,跟一个军区的政委吹吹风,还不行吗?华国锋同志,你满脑子的农业,当然,你也讲了农业路线问题,可是光有你的农业也不够,还要考虑到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回去能吹的就吹,不能吹的就守纪律,试试看。我一个人不能作决定。不要普遍搞,你们要个别的吹吹风。

刘兴元、丁盛回去后将毛泽东的谈话原原本本传达到军级干部,使广州军区高级干部对林彪的错误有了认识,有了警惕。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顾同舟向林立果密报时,说刘、丁对林彪“只字未提”“表态一般”。这是林彪改变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的原因。当时谁坐哪架飞机都安排好了,准备于9月13日飞广州。

毛泽东指示华国锋:只同总理一个人讲

197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谈话谈到接班人问题时,还没有提到华国锋的名字。经过在武汉、长沙的接触,9月到杭州后,毛泽东对浙江军区政委、浙江省革委会主任南萍等人谈话:“要培养年轻人到中央,如李德生、纪登奎、华国锋那样的,光是老将不行。”

8月31日上午,毛泽东坐专列由长沙去南昌。临行前,毛泽东不让华国锋去江西,让他直接回北京。华国锋深感毛泽东讲话的内容涉及党的副主席,事关重大,不知回到北京后如何传达,便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只同总理一个人讲。”华国锋后来说:毛主席在火车上和总理通了电话,他们之间有联系,但是在电话中不可能讲到林彪的问题,即使涉及也不可能讲那么细。

毛泽东走后,周恩来让华国锋继续留在长沙,接待朝鲜军事代表团。9月6日,送走外宾的第二天,华国锋便赶回北京。当日,他接到电话通知,晚10时半,周恩来召开会议讨论四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要他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会议。

华国锋准时到达东大厅,李先念、纪登奎与他相熟,轻声问道:“你去了,主席谈什么了?”他泛泛地说:“主席谈了路线斗争。”他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并没有谈及具体内容。

华国锋办事沉稳,从不张扬。他找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参加会议。会议与他主管的工作无关,他基本不讲话。

次日旭日东升,会议才结束。人们陆续都走了,华国锋起身上前,拿出记录,交给周恩来,说:“主席在外面谈话记录带回来了。主席在武汉的记录是别人整理的,在湖南的讲话是我们大家整理的。主席说我回到北京,只同你一个人谈。”简单地汇报了毛泽东在南方视察的情况后,华提出:“主席的讲话要详细汇报,希望总理约个时间详谈。”

9月11日凌晨,华国锋应周恩来之约来到国务院会议厅谈话。华国锋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谈话的过程,甚至包括谈话时的神态、情绪,记录是怎么整理的。周恩来自始至终神情严肃,静静地听,有时插话问问情况。两人没有议论。周恩来看了记录并听了详细汇报后,知道了林彪问题发展的程度和毛泽东的态度,心中有底了。这次谈了一个半小时,一直到4时半结束。

谁也没有想到,仅过了一天多,就突发了林彪叛逃事件。

华国锋回忆:13日凌晨三四点钟,一阵铃声将他从睡梦中唤醒。电话通知他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周恩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大家都到了,周恩来宣布林彪叛逃出境,在座者无不面露惊色。然后,周恩来开始给各大军区、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打电话,暗示林彪跑了,没有点名。等到天明,也没有消息。周恩来让大家回去休息。为了防止轰炸,规定大家分散住,华国锋和李先念住在京西宾馆西头的一间房子里,可以直通地铁。

为粉碎“四人帮”提供了经验

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处理,毛泽东说再等一等,看看表现如何再说。这四个人不但不揭发、交代,反而一直烧文件,销毁罪证,黄永胜把大瓷缸都烧裂了。等了10天,他们仍无悔改之意。9月24日7时,周恩来到机场送李先念到越南访问,回到人民大会堂后,和叶剑英一起宣布将四人离职反省,也就是隔离审查。endprint

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传达到地、师级干部。10月3日,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主持。同日,经毛泽东同意,林彪、陈伯达专案组成立。10月中旬,林彪叛逃事件传达到支部、连一级;10月下旬,传达到全体党员和群众;11月,有关林彪的文字、图画、电影等才撤下来。全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政局稳定。

为什么这样做?华国锋说:“因为林的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他有多少死党不清楚,他们还有哪些阴谋不清楚。另外‘文革以来林彪是唯一的副主席,他接班人的地位又写入党章,现在他突然叛逃,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这个180度的大转变,事实公开后广大干部、军队的指战员、群众能不能接受?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引起政治动荡?国外会有什么反应?他们必然会利用这件事制造事端,等等,这都要考虑。处理得如何,关系到国家、党安危,关系到军队的安危,关系到人民的安危。当然要十分稳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要掌握主动权。做好最坏的准备,要将不利的因素降到最小的范围,使国家平稳度过这个危机。

“党和国家出现了这么大的事,处理妥善,国内这样稳定,首先是毛主席把舵,总理的功劳也大得很。毛主席、周总理在处理林彪自我爆炸的突发事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9月12日,总理把黄永胜留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林(彪)、叶(群)知道毛主席回到北京后,到处找黄永胜,也找不到,一下子就打乱了林彪的部署,使他们惊恐万分。这步棋很重要。

“庐山会议后,主席对我说:‘你不要上坏人的当。我心里一惊,我认为问题已在会上解决了。但是总理知道庐山的这场斗争,不是陈伯达就能发动的,每个组都有他们的人煽风点火。林彪在开幕式的讲话是临时决定。他讲完话,吴法宪就要求重放录音。各组讨论时,黄、吴、叶、李、邱在各组煽风点火。主席一看就知道他们背着他有组织有计划地这样搞,很生气,马上要下山,是总理劝住了主席,再分头找人谈话。所以总理对这场斗争心中有数。即使没有我从长沙带回来主席讲话的记录,我想他也会觉察到林彪的阴谋。当然,他看了主席的讲话,心中更有底了。”

华国锋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对中央的情况并不了解,对中央的复杂斗争不了解。这次亲自目睹了毛主席、周总理是如何应付这个突发事件,如何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的,获益匪浅,增加了我在高级领导层中的政治斗争绍验,学会如何应付突发事件,如何对付反党集团,如何粉碎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后来当历史把我推到第一线时,和‘四人帮的斗争中,借鉴了这个经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伯达华国锋林彪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林彪之病
《陈伯达传》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