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
2015-01-28刘深
刘深
【摘 要】提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从调整培养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编写地方教材、引入专业人才充当师资力量、重视教育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等八个方面探讨广西高校如何建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高校教育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04-03
21世纪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竞争的大趋势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竞争已经由武力竞争转向经济竞争和文化竞争,各国胜负最终决定于文化领域。而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根本在于人,因此,大学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注意到这一问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提出“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等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充分利用广西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广西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文化产业方面的院系,形成优势学科,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自2012年以来,广西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国家战略,推进广西—东盟经济圈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是文化的建设,广西重点培育六大文化产业和打造七大重点文化工程,这需要大量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人才,这要求广西高校构建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人才,与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在广西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境内聚集着汉、壮、侗、苗、仫佬、毛南、彝、水、仡佬、回、京、瑶等12个民族,因此,广西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天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各民族特有的文化构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融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也正是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广西逐渐丧失这种多元文化特色,典型如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很多人对本民族的语言都极为陌生,如广西电视台的壮语类节目收视率是很低的。对此,有学者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广西民族文化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文化传统正在迅速推出历史舞台”,“如民族艺术、传统民俗、民族工艺品、生活礼仪等都已不被青少年所接受而走向消亡”。而教育作为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必然需要高校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承担其文化多元化的使命。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西各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文化对人的作用来看,少数民族文化是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思维意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民族文化决定着少数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各民族不同的性格特征、文化传统,构成了广西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求有一批熟悉广西民族文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正如学者所言,“教育总是在传递着、延续着一种文化,同时在不断创造着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血液、生机和新的前景。教育是文化延续和发展的主要根基”。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广西高校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从总体上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广西高校应该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努力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为地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资源,而且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集文化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综合性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众所周知,旅游魅力在于文化,旅游胜地的核心价值应该是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旅游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各国争相发展的旅游产业。然而,就广西而言,国内外游客多关注广西的自然风光,文化旅游并未成型,即使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也是以山水风光为主。因此,广西迫切需要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做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以及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等资源开发系列研究,探究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的路径与模式。这也要求广西高校积极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努力成为广西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一支基础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当代广西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首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提供、创新学校人文教育的优秀资源。自21世纪以来,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中国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来自中外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显然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如果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引入至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可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特殊资源和鲜活教材。因此,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是新时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载体,值得重视和尝试。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还有助于从体验式角度扩展教学形式,丰富讲授式讲学,革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性,积极将其融入多种学科中的教学活动中,认真探索民族文化资源在人文类课程如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中的教学、“两课”中的应用,以及开展民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路径实践研究,并结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学的实践,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这对建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endprint
二、广西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之建构
建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在高校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最有效的途径。有学者强调,“在课程建设上,国家应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到国家课程中,民族高校则应在国家课程内容基础上,整合并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如双语课程、本民族历史文化课程、工艺课程等。另外,培养课程设置也应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适应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在高校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教学,必须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到普通高校与民族高校的区别,也要考虑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要考虑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实践性强、可操作性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基本建设:
(一)调整培养计划。各高校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设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到总的教学计划中去。具体有:第一,开设面向全校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如“广西民族音乐与戏曲鉴赏”、“广西民族舞蹈欣赏与表演”、“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要求学生须选修一定学分。第二,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如“民间文学概论”、“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等课程,重点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的内容,介绍广西各地民俗民情等。
(二)优化教学内容。对现有专业的有关文化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探索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的多种方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可将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美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文学经典选读”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中。
(三)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意采用示范性教学以及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各民族文化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融入到各类民族文化活动中去学习,尤其是电影、歌舞、各地节日等,进行情景教学。
(四)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设立“文学采风与实践”、“读书报告”、“读书研讨”等环节。通过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前往考察,以宣扬广西民族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采风与创作。同时,要求学生围绕广西民族文化,选择广西民族文学作品或以广西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进行阅读,撰写读书报告,与老师一起进行学术研讨。引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使其选题方向集中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方面,有意识形成某一方面的系列,最终成为专题研究。
(五)编写地方教材。组织老师编写一部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教材,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制作民族文化的多媒体光盘、网络视频、ppt等教学资源。目前在广西高校,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教育,并未编有特别适用的教材。学界所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西卷)》则部头太大,且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介绍多属概论性质,比较笼统,也不适合作为教材。因此,本项目计划编写一部名为《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教材。该教材选择作品的标准要能体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及适应教学的需要。
(六)引入专业人才充当师资力量。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歌舞团、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方志馆等校外单位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力量。此外,还应聘请校外专家、知名教授、民族文化的艺术家等为学生开设各类文化讲座,作为课程教学的延伸,以丰富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
(七)重视教育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外的文化资源,为高校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学校人文学科的相关专业为主体,与广西各类博物馆、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桂林愚自乐园、临桂五通镇、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等合作,建立教育及实习基地,使之成为民族文化教育的载体。因地制宜,结合广西各地的民族文化活动,校内外相互结合,互动交流,开展形式新颖、多姿多彩的多种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大胆将广西各族优秀的文化样式引入大学校园,开展开放性的文化实践活动。
(八)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首先,要将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纳入到校园环境建设的理念及规划之中。校园建设要突出民族文化环境,如在图书馆设立民族文化墙、民族文化专题馆室等。其次,做好图书馆资料的建设,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在各种文化艺术节以及少数民族节日期间,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壮族歌圩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侗族花炮节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DV大赛、摄影展、民族工业品设计制作大赛、民歌对唱、民族舞蹈表演、民族知识竞赛等等。再次,鼓励学生组织各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社团组织,充分挖掘广西少数(下转第35页)(上接第5页)民族文化资源,包括电影、歌舞、古籍、音乐、美术、工艺、传统体育、服饰、食品、节庆等等。
总之,各民族文化是广西极为珍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少数民族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有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极为深厚博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这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文化素养。因此,大学生在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文化的作用下,其人文素质也将更具全球影响力。这对于广西未来大力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当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广西逐渐式微,因此,迫切需要作为知识精英的大学生对其进行传播与创新。因此,在高校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使大学生熟悉、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继而投身于广西文化产业,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辉,肖祥.全球化视野下的广西民族文化认同思考[J].南方论刊,2010(6)
[2]李维青.近现代新疆民族文化与教育关系[J].西域研究,2002(4)
[3]陈双珠.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19 )
【作者简介】刘 深(1978-),男,江西永新人,博士,广西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词学研究。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