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宫梦弼》创作发微
2015-01-28郑子运
郑子运
摘要:《宫梦弼》中砖石变成金银的情节来自《泾林续记》、《山堂肆考》、《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或民间传说,而主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谋篇布局、小说主题都借鉴了冯梦龙的《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但又自成面目,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了蒲松龄高超的写作技巧。《宫梦弼》的成功也表明,优秀的古典小说往往是吸收前人作品的精华而创作出来的。
关键词:蒲松龄;宫梦弼;冯梦龙;借鉴;渊源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一、《宫梦弼》次要情节来源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据《自志》所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1]7可见,《聊斋志异》大多是在广泛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有些作品,很容易看出渊源所自,如《翩翩》源于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的故事;《种梨》源于干宝《搜神记》中的《种瓜》;《织成》源于《柳毅传》;《凤阳士人》源于白行简的《三梦记》等。有些故事,来源比较复杂,如《宫梦弼》即是。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本事编认为,《宫梦弼》本于明代周玄暐《泾林续记》,周原文大意是:富人李荣将银二千锭藏于地下,死后,房屋转售陈翁。其子痛改前非,其妻令子到陈翁家掘银。陈翁得知,先令家人挖掘,但只见清水。稍后,李荣子来到现场,挖出的却是银子。窖藏金银之事,在古代并不罕见,但这个故事与《宫梦弼》有个相似之处,即所藏之物变异,前者是银子变成水,后者是石子变成银子。除此之外,两个故事差异很大。《泾林续记》中的故事仅至于前述,非常简短,不足两百字。
与周玄暐同时代的彭大翼的《山堂肆考》有一篇《黄英掘瓮》,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英长安人,为佣于富家。窥见主人埋金银一瓮于屋后,后久谋之,不得。主人死,英求归,夜入其舍后掘金,尽取金银归,谓妻曰:“一场大富贵也。”妻笑曰:“子为人佣,安得有富贵乎?”晓视瓮中,皆败锡也。英叹曰:“富贵原是生成,不可苟求也。” [2]
《山堂肆考》为类书,所摘抄的古书很多,所以黄英掘瓮故事很可能产生于万历以前。
另外,《聊斋志异》中的《珊瑚》和《毛狐》都有类似的情节,前者写臧姑听说藏有金银,率众挖掘,只有砖石而已,而珊瑚独自后至,不见砖石,只见金银;后者写藏在柜中的金银变成锡。如果说这几个故事的类似情节同出于久已在民间流传的点石成金的故事,也未为不可。
王恒展先生认为,《宫梦弼》本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一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3]32。后者也有窖藏银子这个情节,只是没有银子变异这样的怪诞色彩。两篇小说中的借贷一事尤其相像。前者原文是:
因念旧客负欠者十常八九,俾择富厚者求助焉。和曰:“昔之交我者为财耳。使儿驷马高车,假千金亦非难。如此景象,谁犹念曩恩忆故好耶?且父与人金资,曾无契保,责负亦难凭也。”母固强之,和从教。凡二十余日,不能致一文。惟优人李四,旧受恩恤,闻其事,义赠一金。母子痛哭,自此绝望矣。[1]414
后者原文是:
可成道:“我因自小务外,亲戚中都以我为不肖,摈弃不纳。今穷困如此,枉自开口,人谁托我?便肯借时,将何抵头?”春儿道:“你今日为求官借贷,比先前浪费不同,或者肯借也不见得。”可成道:“贤妻说得是。”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也有闭门不纳的,也有回说不在的;就是相见时,说及借贷求官之事,也有冷笑不答的,也有推说没有的,又有念他开口一场,少将钱米相助的。可成大失所望,回复了春儿。[4]288
两者都写到借贷之难,情节没有本质的差异。但除此之外,两个故事差异也很大。《宫梦弼》其他的故事情节是独创,还是另有借鉴之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理解蒲松龄怎样进行创作的。
二、《宫梦弼》主要情节櫽栝《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之处
今细绎情节,《宫梦弼》的故事更多的来自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现将相似之处罗列如下:
柳和的父亲柳芳华“慷慨好客,座上常百人。急人之急,千金不靳。” [1]413宋金的父亲宋敦只是普通居民,但为人善良,遇见一个病死的和尚,出钱买棺材送殡。而且,柳芳华、宋敦都过早地病故,抛下孤儿寡母。柳和尚有母亲可依,宋金的母亲不久也撒手人寰,只剩下宋金孤身一人。
宫梦弼是陕西人,病和尚也是陕西人。宫梦弼是门客,而病和尚以化缘为生,两人其实同属寄食者。两人都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部分,前者一别便灭迹匿影,杳如黄鹤;后者一命呜呼,投胎转世去了。但前者所埋石子,所抛瓦砾,日后都变成银子,即使不是神仙,也是异人;后者死前能预测从未谋面的宋敦是他的因缘,同样异于常人。
与《泾林续记》中李荣的儿子以及《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曹可成都不一样,宋金、柳和都不是败家子,谈不上浪子回头。后两者发财,都是因为遇见了异人。宋金遇到的异人是一个老和尚,留他住宿,“及至醒来,身坐荒草坡间,并不见老僧及茅庵在那里。” [4]191但在不远处意外发现了几箱金银;而柳和所遇见的异人就是宫梦弼。蒲松龄意在志异,所以以宫梦弼的名字命名该篇小说,而冯梦龙意在传情,所以篇名为“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两篇小说立意不同,但驱遣情节的方式相似。
两人发财后,出行情形也很相似。宋金“又蓄美童四人,随身答应。满京城都称他为钱员外,出乘舆马,入拥金资。” [4]191而柳和“鲜衣射目,俊仆十余辈,皆骑怒马如龙。” [1]417从这里可以看以蒲松龄的点金之妙:俊仆皆怒马如龙,主子大富不问可知。
宋金因为得了痨病而被岳父母抛弃,而柳和因为贫穷而被岳父母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起来,宋金为人更忠厚,“老僧道:‘老檀越怀恨令岳乎?宋金道‘当初求乞之时,蒙彼收养婚配;今日病危见弃,乃小生薄命所致,岂敢怀恨他人?老僧道:‘听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 [4]193-194在《宫梦弼》中,试探柳和态度的是,“刘媪:‘官人大富贵,何不一念翁婿情也?和击桌曰‘囊年非姥怜赐一瓯粥,更何得旋乡土!今欲得而寝处之,何念焉?”但两人最终都原谅了岳父母。宋金接岳父母同住,而柳和资助岳父母,使之成为小康之家。endprint
宋金、柳和都有一个贞洁贤妻,分别是宜春和黄女,最终两女都安享富贵。对两女的节操,两篇小说的作者都很赞叹,冯梦龙对宜春的赞语是:“闺中节烈古今传,船女何曾阅简编?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贤”。[4]195蒲松龄对黄女的赞语是:“闺中人坐享高奉,俨然如嫔嫱,非贞异如黄卿,孰克当此而无愧者乎?” [1]418为了表彰黄女的节操,蒲松龄有意安排让黄女意外地发现了银子。这样的写法,使整个故事更加浑融。两女不但是贞女,而且是孝女,在两女的劝说之下,他们的丈夫才原谅了父母。
宋金被抛弃后,刘公夫妇劝宜春改嫁,宜春坚决不从,不惜反抗父母。
刘公道:“女儿这几日不哭,心下渐渐冷了,好劝他嫁人,终不然我两个老人家守着个孤孀女儿,缓急何靠?”刘妪道:“阿老见得是,只怕女儿不肯,须是缓缓的偎他。”又过了月余,其时十二月二十四日,刘翁回船到昆山过年,在亲戚家吃醉了酒,乘其酒兴来劝女儿道:“新春将近,除了孝罢。”宜春到:“丈夫是终身之孝,怎样除得?”刘翁睁着眼道:“什么终身之孝!做爹的许你带时便带,不许你带时,就不容你带。”刘妪见老儿口重,便来收科道:“再等女儿过了残岁,除夜做碗羹饭起了灵,除孝罢。”宜春见爹妈话不投机,便啼哭起来,道:“你两口儿合计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带孝,无非要我改嫁他人。我岂肯失节以负宋郎?宁可带孝而死,绝不除孝而生。” [4]195
在《宫梦弼》中,黄女的表现又如何呢?
黄女已及笄,闻父绝和,窃不直之。黄欲女别适。女泣曰:“柳郎非生而贫者也。使富倍他日,岂仇我者所能夺乎?今贫而弃之,不仁!”黄不悦,曲喻百端,女终不摇。[1]415
前者描写更细致,很好地刻画出了宜春的贞女形象。而《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追求精炼,所以所用笔墨较少,看似刻画不如前者突出,但言简意丰。所谓“仇我者”中的“我”,实指柳氏,尚未出嫁,即以柳氏为我,何论嫁后而寡,岂有不守节之理?即“生为柳家人,死为柳家鬼”之意。
为了表现二女的贞洁,两篇小说都安排了商贾求婚的情节。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里面,宋金扮作商贾,将银两贩了布匹,转至仪真,下个有名的主家。然后请王公做媒,王公设宴邀请刘公,王公道:“小店有个陕西钱员外……”刘翁被女儿几遍投水吓坏了,只是摇头,略不统口 [4]195。在《宫梦弼》里面,“有西贾闻女美,愿以五十金致聘,黄利而许之,将强夺其志。” [1]414两处引文重“西”字,当不是巧合,而是后者对前者的因袭。前者不知商贾求婚之事,后者得以与闻,所以,前者是侧面烘托宜春的贞女形象,后者是正面描写黄女的贞洁形象。
两女在贞、孝之间处理得当,从而赢得丈夫的尊重,解决了翁婿之间的矛盾。当宋金对岳父母表示不满时:
据你们设心脱赚,欲绝吾命,恩断义绝,不该相认了。今日勉强吃你这杯酒,都看你女儿之面。宜春道:“不因这番脱赚,你何由发迹?况爹妈日前也有好处,今后但记恩,莫记怨。”宋金道:“谨依贤妻尊命。” [4]195
柳和忠厚程度稍逊宋金:
言至忿际,辄顿足起骂。女恚曰:“彼即不仁,是我父母。我迢迢而来,手皴瘃,足趾皆穿,亦自谓无负于君。何乃对子骂父,使人难堪?”和始敛怒起身去。[1]418
两女轻轻地化解了矛盾,言辞婉转,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女虽不是两篇小说中最核心的角色,但人物形象之美,足为人伦增色,为小说添彩。
最后,两篇小说都有行乞的情节。宋金的行乞是在被范举人赶走之后:
日间街坊乞食,夜间古庙栖身。还有一件,宋金终是旧家子弟出身,任你十分落魄,还存三分骨气,不肯随那叫街丐户一流,奴颜婢膝,没廉没耻。讨得来便吃了,讨不来忍饿,有一顿没一顿。过了几时,渐渐面黄肌瘦,全无昔日丰神。[4]188-189
在《宫梦弼》里面,行乞的情节被置换为黄女所为:
女察知其谋,毁装涂面,乘夜遁去,丐食于途。阅两月,始达保定,访和居址,直造其家。[4]415
少女乞讨比男子乞讨更少见,这也使得《宫梦弼》传奇色彩比《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更浓厚。同时,相同的情节表现了不同的立意。写宋金乞讨,是为了表现他的落魄和骨气;写黄女乞讨,是为了表现黄女的贞洁、智慧和勇气。
三、小结
综上所述,《宫梦弼》的创作,少部分来源于《泾林续记》、《山堂肆考》和《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主要故事情节借鉴了《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而又出落得别具一番面貌,使读者忘乎渊源有自。同时,《宫梦弼》的成功也表明,优秀的古典小说往往是吸收前人作品的精华而创作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济南:齐鲁书社,1994.
[2]彭大翼.山堂肆考[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王恒展.浅论《聊斋志异》与白话小说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1997,(2).
[4]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朱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