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更具生趣

2015-01-28刘琴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趣学具小棒

刘琴雯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又能让低年级数学课堂更具生趣。针对以往教学中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从而让课堂更具生趣。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生出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可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到好处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小组几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0支铅笔,先每人分2支看看可以分给几人。通过分一分、填一填,知道可以分给5人。再让学生把这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这下学生就愣住了,这剩下的1支铅笔怎么办?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有的说应该给班长,有的说该给老师,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揭示余数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牢牢地映在学生的脑海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具生趣。

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动手操作时,用完整的语言指导学生先怎样操作,再怎样操作,然后怎样操作,引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进而让课堂更具生趣。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再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明确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接着提出“摆十二根小棒,怎样摆能看的很清楚?”这一问题,在操作前要强调问题的要求,操作后通过比较各种摆法加深学生对最符合题意的摆法的印象。

三、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学具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帮助学生理解枯燥难懂的数学算理,让数学课堂更具生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时,出示例题:24+9后,让全班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13和20合起来是33(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可以将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加上20的两捆,一眼就能看出是3捆加3根,即3个十和3个一是33)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进而理解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如果不借助学具,学生很难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小棒,既让学生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同时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而且让计算课不再枯燥乏味,相反更具生趣。

四、动手操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

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仔细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切不能站在讲台前等着学生汇报结果。对于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作出中肯的评价,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当学生操作成功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诸如“你真棒”“你的动手能力真强”等激励性评价,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让课堂更具生趣。

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们先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一些数学信息表示在纸上。再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制作出雏形统计图。完成后,同桌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教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对操作过程中有意外生成的闪光点,可以在班上点评,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操作过程的美好以及操作成功所带来的的喜悦,让课堂更具生趣。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将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将教师的演示变为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操作、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让数学课堂更具生趣。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趣学具小棒
生趣与生机
生趣与生机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