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1-28
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李淑贤 (河北省昌黎县龙家店镇刘古泊教学点 066600)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与学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是推动数学课堂气氛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如下探讨。
小学数学 兴趣激发 能力提升
一、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兴趣正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摆脱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并经常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其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教师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们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二)适当应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些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讲完“七的乘法口诀”后,教师组织学生比赛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七只青蛙七张嘴,十四只眼睛二十八条腿”的游戏,并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嘴中说,手中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科目,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通过一定的经过认真设计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单价、数量、总价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课本中的定义来讲解,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如果能把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平时去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超市大卖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让他们在无意中自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去教师在学生的切身感受中引导学生弄明白“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将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使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使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理解。这种“化圆为方”的道理用单纯的语言讲解显得比较单薄无力,此时如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就简单多了: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二等分,用红绿分别涂满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别四等分,形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将每个小扇形从圆中提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教师再进一步进行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变换后的图形就更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的,这样就能顺利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了。
三、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机器教学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喜爱某一科的教师,才开始喜欢这一学科的。
有些学生课下活泼好动,可上课后却变得呆板、害羞,甚至胆怯,这和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沉闷有关,因此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兴趣的发展。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学生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三)对学生多信任,多沟通,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总是以一个领导者或“大家长”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过强,思维和思想难免会被束缚,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型的师生关系则强调师生间民主平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多些相信,多些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会一直保持下去。
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都是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乐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责编 乔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