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1-28

学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陈永红 (河北省清河县县直第一小学 0548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才会被激发起来,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表现出非凡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很难坚持长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注意在课堂上随时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开展生动多样的阅读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举行朗读比赛,可以召开读书信息发布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的魅力,在充满自娱的读书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并使学习兴趣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能够积极地去学习。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读书情境、开展朗读竞赛、设计阅读问题等。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此外,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消除紧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大胆地去探索。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了完成这一学习目的,聪明的学生会选择一些简单的方法,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只会用一些比较复杂的方法。学习中讲究方法的人,成功的机会就会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一篇文章时,应让学生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文章是怎样从头介绍的,先说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最后怎样结束的,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教师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或段落,并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揣摩用怎样的语速、语气及感情基调朗读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读懂全文后,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逐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中质疑,养成边读边理解的习惯。

三、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还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更好地悟透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感是隐含在文中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根据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声调的抑扬、表情的变化才能体味情感。学生只有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品味,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才能在阅读中成长。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出声朗读,通过语音轻重、语调高低、语气缓急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性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教师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变化,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其自我发展。

四、以课堂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阅读永远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逐渐领悟方法,在反复使用的基础上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针对学生不懂或有难度的地方做恰当的点拨指导,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激发其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如阅读与看图训练相结合法。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障碍大,阅读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多的优势,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有关插图的文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如,阅读与表演训练相结合法。小学课文大多故事性较强,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讲授。同时,这种表演形式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细致深入地阅读课文,极大地激发其阅读热情。

五、结合写作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带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在低年级,教师要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或几句话,逐步积累词汇、语句;而在中年级,教师要让学生仿写课文的精彩片段或是旁白,将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把美景转化为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运用能力和良好的习作习惯;在高年级,训练的形式就比较多了,如写人、物、景的习作,课文续写,写故事梗概,读后感等,其中写读后感最能体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性。

(责编 乔召召)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