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5-01-28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章后顺 (江西省上饶县第七中学 33410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们应该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入手。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有革新意识
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有革新精神: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语文教学专业技能;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关爱每一位学生;要懂得学习,具有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总之,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品质高尚、业务专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教育事业才能有好的发展。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喜欢去学,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小了,恰恰相反,教师作为引导者更要有高水平和高素质,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放下教师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很快融入到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家就懂得兴趣引导教学法。“寓教于乐”就是孔子老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而且,实践证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堂效果的提高,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利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这对于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主人翁精神和意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能够积极踊跃地提出疑问。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做好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尊重学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创造条件。实践证明,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变革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过分关注知识、关注教材,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转换角色,要作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让学生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和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发展,可采取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语文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激情、有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积极性,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共同进步。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提高,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针对学习对象采取多种方法做调查研究,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能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广大语文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责编 乔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