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2015-01-28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赵 雷 (河北临城中学 054300)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发现和审视古诗的魅力,进而了解诗人的感情和所表现的意境。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和思想,使他们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古诗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能促使诗词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的情感渗入到诗词中去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是诗词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就会失去色彩。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是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和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这样文字就开始有血有肉了……诗词同样也是以其情感因素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扣击学生的心扉。因此,在教学诗词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核,让学生在用情感解读诗词的过程中走近诗人,与诗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面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解说,很快就能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在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的歌曲和歌词,借助音乐让学生去体味和感受这首歌和苏轼的词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如雄奇的江山、陡峭参差的岩石令人惊骇的浊浪排空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再将苏东坡所描写的词中的情景展示给学生,再加上音乐的渲染,立刻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之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讲解,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去,为高效率的诗词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诗歌的整体意境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要从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通过诗词营造的意境去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要想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境,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去体会诗意。因此,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意境来感受诗词的美,提升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迁移运用,进入诗境
诗词鉴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意境,但是,在诗词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引申,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词的本意,更不用说欣赏诗词的美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诗词时,要改变上述观念,引导学生探索诗词的意境之美,为学生不断创建和优化古诗词的意境,让他们真正地领悟到诗词的灵魂。例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理解诗人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章的意境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通过端午节的民间习俗来帮助学生回忆起这位伟大的诗人,进而使他们体会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离骚》这首词的含义了。
(二)帮助学生品味作品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蜀相》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与草堂相关的图片和深沉的声音来介绍杜甫的人生经历,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气氛,让学生沉浸在诗中去,感受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面,更好地去品味杜甫写此诗时的心境,进而激发他们主动探求诗词意境的欲望。再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教师也可以选取《送别》作为这首诗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缓的旋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感受作者创造出来的意境之美。这种对古诗词的合理想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精华的吸收,也能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古诗词鉴赏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感受不同的诗歌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封建时代的进程中,还是在现代教学应用中,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高中语文中的古典诗词以精简的形式、深远的意境、富有魅力的画面感和育人的传道,逐渐地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语文诗词的教学效率,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2]余恕诚.韩愈诗歌对赋体成分的吸收——兼论跨文体鉴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3]焦洒.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程永润.普通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杨彩云.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3(55).
(责编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