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01-2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黄 莉 (江西省铅山三中 334500)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和最主要的渠道。伴随着新课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不能放手,致使教学目标不能真正得到落实。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了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发展。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发挥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消极地学习。很多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在课下认真备课、查找资料,希望能在课堂上对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做精彩的演讲,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开始,学生可能还有兴趣去听,但是如果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会使学生有理想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急功近利,舍本求末
由于受到中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会把语文课变为应付考试的训练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习成绩,不注重学习过程。这种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不能学以致用。而且,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顺利完成初中语文学习任务。
(三)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还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导致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落实到课堂上,使多媒体成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套、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相关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以自己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学的目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经常沟通,尊重和理解学生,要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够独立思考、勇敢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也会出现能力不足、知识缺陷等现象。教师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正确方法。只有在课堂上的角色变了,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各方面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抛弃应试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教学只是围绕考试内容而展开,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己任。如果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就会变得僵硬死板,不但不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而是难以使学生体会到乐趣。所以,语文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首先,智的启迪。教师要使学生懂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品的真实情景、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学习,学会思考。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学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泛读、熟读、品读,让学生来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其次,情的感染。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明,它具有人文性、生活美、艺术美和语言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离开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就会使课堂苍白无力。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美感的过程。教材中的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利用会为学生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去感知课文。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更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我们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责编 乔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