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作文系统化练习
2015-01-28
试论初中作文系统化练习
杨志勇 (河北省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5350)
一般而言,学生在语文课上应该学习写字和读书,写字不仅仅包括汉字书写,还应该包括作文写作。但遗憾的是,大多毕业生尽管能够读书和写字,但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流畅写作的人实在不多。要想在初中阶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对他们实施系统化训练:初一主要抓词句段练习,初二抓片段练习,初三练习谋篇布局。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系统练习
初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作文的训练方法有问题,小学阶段的入门训练安排得不够好。尽管在小学阶段安排有造句练习,可是教师往往会把这种练习当作试题来对待,重点研究的是解题的方法和对于部分词语的机械式练习,却很少有人从写作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题目。造句练习和扩句练习其实是最基本的写作练习,然而,我们却丢掉了这一练习的大好机会。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都缺乏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抄写和背诵的方式来实现的。其次,作文训练不受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的所有目的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而且普遍认为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即便在作文上花费了许多时间也不一定能有所进步,于是就转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其他内容的练习上,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分数。再次,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抒发真感情。教师总是试图在作文中灌输给学生成人的价值观念,总想着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干预学生的价值取向,以至于让作文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教化功能,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紧张和失语。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使作文训练系统化,从初一到初三,各有侧重,重点练习,循序渐进,切勿急躁。我就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以下尝试,现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阶段:加强词句段的练习
这个目标应该用初一一年的时间来夯实,不要怕浪费时间,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此,可以采用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定下三年计划,在每个学期让每个班的写作都有所侧重。作文练习应该从词语练习开始,例如用近义词造句,让学生注意使用不同的形容词造句。比如“我从工厂前走过”和“我从工厂前蹦蹦跳跳地走过”和“我从工厂前默默地走过”相比,第一句叙述平淡,显然是没有表现力的,只是叙述走过,至于是以什么心情、什么感情走过的则没有任何体现;而第二句在走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形容词“蹦蹦跳跳”,就有了动作,走过的姿态就跃然纸上;第三句“默默”表现出的情绪则又有所不同。动作的描写如果过于单调,往往只能浮于表面,不能表达情感,那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句子的练习可以通过扩句来实现,这样的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层次推进能力。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小雨来到北国”,有的学生写到:“东风吹过来了,吹醒了春姑娘,小草也露出了地面,树上的嫩芽钻出了树枝。小雨渐渐地来临,湿润了这北国的大地。”学生的写作承续了小学写作的思维,也沿用了常用的语句,但想象力有所欠缺,表现力也不够。但这个学生用到了“露”和“钻”,没有笼统地使用同一个字,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为他做了如下修改:“我走出家门,漫步在村边的马路上。暖暖的风轻抚着我的脸庞,风里面有小虫子飞来飞去。哦,春天到了,生命归来了。我觉得脚下酥软,像是踩在一个美丽的梦境中。莎啦啦,小雨下起来了,打在路边树木的叶子上。刚刚钻出的嫩芽被小雨润湿了,晶莹地发光。”这段描写加进去了人物感受,让情感更加充沛,给读者一种代入感。扩句练习要注意锻炼学生的修辞使用,要让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多种修辞。
第二阶段:片段描写练习
学生作文不够生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生动的描写。学生没有养成在脑中再现情景的习惯,自然不能将动作过程化,许多可以出彩的描写都匆匆地一笔带过了。例如,有的学生写父亲对他的训话,就写得极其简略:“我考得不好,爸爸生气地骂了我,我也很伤心,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个句子其实根本不能算是描写,只是一个交代而已。我提醒他要写出爸爸是怎么生气的,要让读者感受到你爸爸的气愤。“想一想,爸爸生气的时候有哪些习惯动作,眼睛是怎样的,手势是怎样的,语气是怎样的。你要想把读者带到你所感受的那个场景中去,包括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告诉爸爸成绩的,当时爸爸在干什么,他是否有不顺心的事,以及被爸爸骂了之后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伤心的时候有哪些想法、哪些动作?”这些细节往往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有了我的提示,学生开始入神地想起来。很快,他便找到了感觉,修改后明显好了很多。
学生写不好作文不仅仅是不能熟练地调用语言的原因,更关键的还在于他们不能设身处地想象,不知道该如何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但只要多加点拨和示范,学生是能够逐步提高他们的描写水平的。
第三阶段:学会对生活进行裁剪,完成整篇作文
这个目标应该放在初三年级集中进行训练。初中阶段学生主要练习的是记叙文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身边取材,多写那些自己被感动的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要揠苗助长,让他们去写那些说教性很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篇好文章。在学生创作整篇文章时,需要打破一种思维惯式,那就是写作记叙文虽然不鼓励虚构,但文章绝不是真实生活的呆板记录。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面所叙述的事情,有些环节可能不是这一次发生的,但却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父亲生气的段落,这一次生气可能并没有以前的典型,但写作时就要写那次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这是对于生活的合理裁剪,是写作常用的手段。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语文教师应该写下水作文。很多教师没有这样的习惯,自己都不能动笔的话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不下水,不知其中冷暖,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也就不能够在写作教学上抓出成效来。
[1]刘丽霞.初中作文修辞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2010(6).
[2]朱学海.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责编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