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 迎接高考
2015-01-28
科学复习 迎接高考
王晓红 (河北平山中学 050400)
在高考冲刺的决战阶段,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在具体的复习中要注意复习的科学性,紧紧抓住高考语文试卷的几大块,并有针对自己班级的个性化主张,让复习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分数。
高考复习 语文 科学性
很多人认为,在高考复习中最难奏效的是语文这一学科。因为语文学科内容多、面广、考点多,复习起来犹如大海捞针。其实,有好多考点所考察的范围是有限的,只要在复习中指导学生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注重复习的科学性
第一,要在深研并吃透“两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因为这是科学备考的前提。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导性的文件,而《考试说明》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编订的,它是语文高考命题直接的依据。所以,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为了避免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他们的复习效率高,就要先引导学生研究“两纲”,尤其要把“两纲”中的《考试说明》研深研透,弄清其中有哪些考项,并将这些考项作为目标,进行逐项对照,务求项项落到实处。如果《考试说明》中增加了新修订的内容,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这些新修订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今年高考语文命题所增加的内容。
第二,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高考命题有一基本特点,即“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它们倾注了众多语文专家的心血,是语文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跟其他地区性命题或者个人命题相较,它的可信度更大,典型性更强,训练价值更高。据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往届试题中的所谓“稳定部分”,率先将这些“稳定部分”的知识加以掌握,确保基础知识分不丢。
第三,要引导学生对近些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命题规律加以深入的研究,以便从中发现并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第四,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题和模拟,熟悉并掌握考题的框架及各类题型,进而对试题不再具有陌生感和畏惧感。
二、注重几大块的知识
(一)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修改病句、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古诗词和古文识记等。在安排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其专题性,还要注意其分散性。
2.在基础知识中,有许多能力点的落实必须记忆,但是记忆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不能盲目记忆,而要“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3.对于病句的修改,我们要注意对例句的用足。修改时,我们要坚持三步走战略:辨—→析—→改。这里所说的“辨”,是指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给的例句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进行正误的辨别;这里所说的“析”,是指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错例进行分析,跟我们常讲的六种病句对照而确定属于哪一种;这里所说的“改”,就是实际的操作,着手进行修改,将错例改成正确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修改病句练习中能够通过这三步战略,进行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真正做到精选精练,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二)语段阅读
1.现代文。现代文语段阅读最重要的是掌握答题技巧,就是说要掌握有关文段的基础知识,比如文段的出处、作者、文段的体裁等,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1)总体感知所选的文段,明了中心大意。这就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该文段的中心句来作答。如果没有中心句,就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情感去加以概括。这样,抓住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
(2)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段结构。文段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3)抓住语段的写作特点。这要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相关文体知识、语言特色以及风格入手,这些常常体现在“阅读提示”中。
2.文言文。文言文的复习,我们只要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涉及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语段翻译、语句默写等都与课本中的知识点关联十分密切,特别是虚词意义的辨析、用法及名篇的默写,其中例句和所考查的内容大多是课文中的原句。因此,复习必须注重对课本的复习。对国家考试中心所规定的基本篇目30篇,一定要做到逐篇落实,全部会背诵、会默写而且准确无误。在翻译上要字字落实直译要求,认真做到书面表述。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词义的推断,则要结合语境、字形、修辞方式。
(三)作文
关于作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文章。
1.中心必须明确。作文的关键在审题,离题就意味着失败。所以,中心明确且正确,分数就稳定。做到这一点,学生决不能在立意上刻意求新,更不能求偏求怪。
2.结构必须清晰。做到:(1)首段明确文章的主旨;(2)每个小节必须点题;(3)每个小节的论点之间要设置一定的内在联系,或排比、或递进、或并列、或正反对比,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标题,给人以极强的层次感。
3.语言力求新颖。有文采的文章可获高分,增加文采的方式,可以是成语或熟语的运用,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是名人名言的引用,可以是警句格言的引用,也可以是一些诗词歌赋的引用等。
4.例证必需充足。议论文例证特别关键,而例证的使用需简而丰。为使例证新颖,常用的例子要变换形式,但最好是使用有代表性且无人使用过的例子,这类例子生命力最强。使用例证,要求叙议结合,因为单纯的例证罗列就像血肉,而支撑它们的才是骨骼——议论性的语言。
5.辩证思维须重视。不管是分析事物的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还是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表达的技巧,学生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学会思辨,具体说来就是在分析具体的问题时,要学会用客观全面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这就是辩证思维,在写作时这一点十分重要。
6.联系时事须紧密。在做例证时,学生不能总举一些陈旧的诸如刘胡兰、雷锋等的事例,必须关注一些社会时事,整理一些新的模范和典型。这些新人新事能给作文注入新鲜血液,能让阅卷教师读起来富有时代感,而作文的层次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7.感情必须真挚。现在高考作文不喜欢“宏大叙事,浪漫抒情式”的假、大、空,不喜欢“海阔天空、东拼西凑”式的谈人生、谈社会、谈历史,而喜欢考生表达真情实感,表达真实见解。这就需要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清晰地表达看法。
8.文面力求整洁。在最后一段时间,要加强作文练习,且应有时间限定。要求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一篇工笔正楷、文采沛然的文章,因为能够让阅卷教师赏心悦目的卷面,一般来说都能给考生一个比较高的印象分。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