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小学数学课堂 培养创新精神

2015-01-28

学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开放教学活动创新能力

“开放”小学数学课堂 培养创新精神

黄国霞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小学一分校 054100)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方向,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开放数学课堂入手,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 创新精神 开放课堂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思路,那就是“开放”数学课堂,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开放数学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的开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由课堂教学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其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开放型教学环境是由外部的开放教学空间和内部开放的师生关系、开放的课堂气氛三方面构成的。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课堂教学空间是影响教学环境的首要因素。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中,容易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的形式,为开放的教学空间的创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感觉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能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下交流互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营造氛围。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主角,积极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气氛下得到锻炼。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门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要精心准备材料,将一些封闭的题型加以变换,形成富有挑战性的形式,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准备这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呢?经过研究表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选择材料要多样化,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材上提供的习题材料都很常规,那么开放式题型就要打破这种常规,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和生动,注重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经常训练这样的题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开放类题型时,应注重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使得材料具有层次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材给的例题大都是完整的,都是用比较常规的例题来展示数学教学规律的。但是,由于学生在接受这些规律的程度上存在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教授学生。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运用,既要考虑到优秀生的发展教材,完成对教材的整合和创新,又要照顾到后进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享受“开放性”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评价可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习惯上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树立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功。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尝试对学生实施开放式的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一)将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课堂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不是为了评选出优秀生,而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因此,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可以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进行,也可以在教学环节结束之后进行。

(二)评价内容注重个性化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肯定,这样的表扬会使自己精神愉悦。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一句赞扬、一句问候,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运用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做出不同的评价。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上,评价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的口头评价,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生生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开放”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1]孟燕平.尝试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2]庄沧河.开放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2(1-2).

[3]叶天荣.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2(1-2).

[4]平国强.提高人文性,增强开放性[J].上海:小学数学教师,2001(4).

[5]潘小明.论数学课程活动性对数学教师的角色期望[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6).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开放教学活动创新能力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