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高中衔接时从阅读中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点体会

2015-01-28

学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梁任公范增樊哙

浅谈初高中衔接时从阅读中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点体会

申玉敏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054000)

高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把初中思想幼稚的毛病带入其中,甚至在高考作文中高中生写出的文章还不如初中生,材料、语言、写法方法的积累严重不足,要靠背范文来应对考试,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吗?那么,在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上如何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做好材料、语言、写作方法的积累。

一、材料的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1.课内教学的积累。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教师可让学生把初中曾学过的《沁园春·雪》抄到积累本上,再在课外让学生补充他1910年写的言志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以及他所改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学生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素材,更使他们体会到了毛泽东从小胸怀大志。

学习《雨巷》后,教师可让学生积累有关雨巷的古诗词:李璟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波三楚暮,接天流。”李商隐的《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王十朋的“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可由教师提供,学生积累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子女筹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的故事。

2.大量的课外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读课外书籍,这些书籍既可以是朱自清、鲁迅的优美散文,也可以是《庄子》《墨子》《论语》等富有哲理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学生涉及到了“大语文”类的内容并不会感觉到深奥。相反,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他们初步领略了我国古代道学和儒学两大哲学的精髓,汲取了文学的营养和历代圣贤们的思想,让他们感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了哪些内容,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读了以后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最值得学习。我们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写作技法,一课一得,学生视野开阔了,日积月累,作文水平定能有所提高。

学生还可在图书室借书,自己订课外书,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将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地方以及好词佳句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学生所体会的这些内容,我会要求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讲解。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语言的积累

1.课内。学完《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教师可让学生记下梁启超的名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课外。我们可指导学生把一些经典语段积累下来。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写作方法的积累

1.课内。学习《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们可把它当作一篇写人的范文,让学生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除了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外,还要重点把握侧面描写在本文的应用。

侧面描写是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其实学生在初中学过一篇《口技》,这篇文中最突出的写作技巧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运用,通过观众的反应表现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也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从小为母亲和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恰恰是以“我”的行为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我们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出《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的侧面描写,表现梁任公演讲的精彩,并体会这种写作的好处,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方法。

2.课外。我常有这样的感受,看完学生的作文后,不知如何写评语:说不好吧,围绕主题,语句通顺,但全文通篇叙述,如白开水,淡而无味。为了让学生的作文牵动人心,我给学生讲了《鸿门宴》一文中有关宴会的情节:刘、项见面后,项羽“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示意项羽借机杀了刘邦,以绝后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羽的态度最是关键,而项王却“默然不应”,使刘邦暂时化险为夷。但范增没有善罢甘休,既然“君王为人不忍”,范增当即“出召项庄”,要项庄“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范增此举再起波澜,刘邦之命又悬于项羽之手,读者之心又为之一紧。但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终于让刘邦又逃过一劫。刘邦虽两度化险为夷,但足以让张良惊出一身冷汗,因此张良出见樊哙,以至樊哙闯帐,怒视项王,而项王是“按剑而跽”,何况樊哙又以一侍卫的身份在众人面前怒斥一军主帅的项羽,使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火药味极浓,樊哙的举动使自己和刘邦等人又将遭杀身之祸。古人常说,“士可杀不可辱”,以常理看,此时项羽一定会勃然大怒,此时情节已趋向白热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项羽在称其为“壮士”之后一赐酒二赐彘肩三赐坐,大有惺惺相惜之意,面对“亡秦之续”的斥责,竟然是“未有以应”,使得刘邦借机逃走。这样的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我们要在写作时借鉴这种写法,把自己的文章也写得一波三折、牵动人心。

此外,也可举《项链》的例子:结尾朋友的一句话让我们也深感同情,“我可怜的马蒂尔德,那条项链是假的呀”,在学生惊诧之余,帮他们梳理前面的情节,原来前面运用了很多伏笔,使得文章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只要我们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初中作文以话题为主,主题明确集中,而高中作文是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等,并未给出话题。学生需找出材料的含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条来作为文章的主旨。以上就是我在初高中作文衔接上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所做的尝试。长期坚持,定有所获。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梁任公范增樊哙
差点成为“羊二代”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猛人樊哙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浅析《史记》中樊哙之形象
军师范增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