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生互教”教学模式初探
2015-01-28
高中数学“生生互教”教学模式初探
卢小广 (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054000)
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并形成切实可行的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为大家提供了“生生互教”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给予了详细的说明,以期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高中数学 生生互教 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近些年的数学教学中,总有个问题困扰着数学教师,那就是无论课堂教学形式如何变化,都渐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管教师在努力了解学生及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但学生和教师还是有一层障碍,有许多学生并不愿或者不敢把自己学习的软肋告诉老师。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就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生生互教”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下面我就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具体探究。
一、“生生互教”模式的提出
为把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身上的潜力。我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根本教学原则进行了各种教学试验和课堂延伸,最终发现如果仅把教学限定在课堂中还是不能把新课程落实到学生中去。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班早已形成模式的学分管理制度,我把“五为”创造性地由教师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自主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给学生讲课,名之曰“生生互教”。这个活动已经举行了15期,目前还处于探索时期,只限于讲数学,如果有效果,会逐步推行到其他学科。现在,我就这一活动做个总结和汇报,希望广大同仁能够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活动,让它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
二、“生生互教”的具体实施
“生生互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以学习为中心、问题为先导、活动为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我校“生生互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为每周四晚自习第三节课,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学生在每周四前确定所讲课题。课题在班内公开拍卖,教师标出此课题可获得的加分,有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竞标,充当讲课人,讲课成功,该学生就可以获得此堂课的加分。可供选择的课题有:1.讲课过程中感到有价值又需要总结的知识点,可标为课题;2.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中下等学生未必当堂领会的知识点,可标为课题悬赏;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登记,如果是共性的(3人以上)可以申请为课题;4.优等生的学习经验、体会、总结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申请为课题,如果有学生学习、听课(3人以上),则此课题立项。
其次,学生备课要求。1.每周四确定课题后,讲课学生需在周四晚自习把讲课教案交给教师当面审查,若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进行修改或撤项;2.例题的选取符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水平,力求简单、通俗、易懂;3.讲课学生要给其他学生留有针对性的作业,并留足检查、讲解的时间,争取把问题彻底弄懂。
再次,具体讲课要求。1.各小组由当次的讲课学生全权负责,自己选择位置,维持纪律,保证不影响到其他各组的学习,并对所选课题负责到底,确保小组成员彻底弄懂。2.接受快的学生可以分担讲解任务,有针对性地给其他学生讲解;3.讲课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4.讲课风格、形式不限,讲课学生要注意讲课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实际反映,做到有问必纠。5. 讲课学生要尽量给其他学生讲解清楚,解决不了的问题申请老师帮助。讲课完毕后,对所讲课题做总结,并落实到书面材料。
最后,奖赏办法。1.每个课题15分,加给讲课学生;2.由听课学生对小组内本次讲课进行反馈和评价,分别给讲课学生加5分、2分、0分;3.讲课学生的讲课过程加15分;4.讲课落实的书面材料、有价值的材料,班级以10分、5分购买,以便其他学生学习。
三、经验总结
此活动实施以来,学生反映良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最近的月考中,我班学生年级前10名由1人增长到4人。从教师的角度讲,可以减少因沟通不便带来的对学生情况的陌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讲课的学生获得了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不仅在讲课的过程中熟悉、巩固了数学知识,解题思路更明细,思维更严密,而且锻炼了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学生反映说:“之前自己半懂半不懂的内容通过给其他同学讲,自己就完全明白了,感觉脑中亮堂了许多。”以前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发现自己讲话有条理、有层次了。
当然,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一,“落实”依然有死角,班里面仍然有部分学生毫不在意同伴的督促,偶尔也会出现争吵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和该生进行单独的接触,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多个角度理解“生生互教”的益处。其二,课题的选取依然以教师悬赏为主,学生自己申请课题不踊跃,需加强。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所看重的还是加分,且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开阔学生的眼界,在课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三,弱生不敢暴露自己的问题,容易造成讲、学脱节。许多学习不太好的学生顾忌到自己的脸面,学习的要求不够高。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生生互教”活动的好处是教学相长,无论是教的还是学的学生,他们都能切实学到许多东西,有力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落实到学生中去。
[1]毛鄂涴,樊恺.关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2(4).
[2]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3]张杰.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陈重阳.高中数学新课程:让我欢喜,让我忧——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若干体会[J].数学教学通讯,2011(21).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