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2015-01-28
浅议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李兰英 (河北省威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 054702)
中学地理学科经常受到某些学生的轻视,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就造成了地理课堂教学“教条条,学条条,考试结束忘条条”的尴尬局面。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三条: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爱上地理这门课;创设“宽松”课堂,让师生“动”起来;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中学地理 兴趣 宽松 互动地图
长期以来,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受到了部分师生的轻视,再加上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导致地理课堂教学出现了“教条条,学条条,考试结束忘条条”的尴尬现象。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中去吸取和借鉴经验。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开展地理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地理这门课
针对地理学科不受学生重视这种情况,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多宣传、多引导,向学生讲清学习和学好地理这门课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多讲些地理学家的故事,如徐霞客、李四光等的故事,多讲些地理方面的趣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和爱上地理这门课程,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此外,也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爱上地理这门课。如在讲述祖国的疆域时,我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物产丰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又如讲述我国的矿产资源时,我自豪地向学生指出:世界上已发现的160多种有用矿产在我国均已找到,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中,目前有12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等能源种类繁多,各地区都有相应的主导能源,我们邢台地区的沙河市就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听了我的讲述,大家纷纷感叹祖国太了不起了,热爱祖国的感情溢于言表,这时教师便可抓住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祖国、了解世界,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地理。
二、创设“宽松”课堂,让师生“动”起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地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即“宽松”的课堂。这样,师生才能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动起来,共同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于师生互动的方式,不只是学生主动向老师询问、质疑、请教并展示自己的学习品质,也包括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或启发思路、或激发情趣、或点拨方法、或帮助反思、或举例体验。简而言之,教师应重在启迪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学会自主获取、独立习得。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我启发和点拨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图,然后试着把各个大洲的地图剪下来,拼一拼,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经过拼接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各个大洲能够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抓住机会,我提出大陆漂移说,告诉学生:德国科学家维格纳最早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这块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所谓生生互动其实就是合作学习,关于生生互动的方式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研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遵守合作纪律,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或者学生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合作往往会陷入混乱无序、低效的境地。可以说,合作的规则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合作学习主张“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合作与合理地竞争,在合作学习之前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学生去听、去思考,养成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三、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益。”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教的重心放在传授方法、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上。从地理学科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怎样用图,怎样分析、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地理课本既是教材又是学生的读本、学材,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实现了从教材向学材的转变。课堂上,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眼、口、心并用。即先引导学生逐句逐段阅读,每段弄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该段共阐述了几个问题(或地理事物);其二,这些问题或地理事物间联系如何;其三,将关键字、词、段落、重点知识加以标记。之后,引导学生写出阅读提纲,使他们逐步学会自读自学。
(二)教会学生运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因此,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图、分析图,让学生养成从图像上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学会阅读地理图像,就等于掌握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三)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其中,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步骤。观察时要做到: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用比较观察;第三,观察要全面系统;第四,运用多种器官观察;第五,在观察中要熟练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地理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身为主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践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李兰英,女,中学一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