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框架

2015-01-28刘大海李峥邢文秀李晓璇

海洋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布局海洋

刘大海,李峥,2,邢文秀,2,李晓璇,2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理论研究】

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框架

刘大海1,李峥1,2,邢文秀1,2,李晓璇1,2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海洋空间布局不仅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关系国家海洋整体战略的推进。探讨并归纳了新时期下海洋空间布局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海洋经济形势,对国内外海洋经济布局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研究对象、核心议题到假设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从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等角度初步构建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框架,以期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提供借鉴。

海洋空间布局;海洋经济;理论

引言

当前,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1],我国经济已经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海洋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责任,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海洋空间布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一是海洋空间布局作为沿海政府用以调控区域发展和建设行为的重要调控手段,具有效果显著且直接的特征,可为区域战略空间拓展、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我国海洋空间低效粗放利用现象依然严重,海洋空间矛盾日益尖锐,强化了海洋空间优化布局的紧迫性;三是我国的市场机制目前还很难发挥在空间布局上的决定性作用,而所需依托的空间布局规则和秩序还远未能建立,这使得海洋空间布局体系的建立显得异常迫切;四是海洋强国和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沿海政府提供海洋空间开发的稳定预期和发展指引,以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保障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五是海洋空间的深化开发在要素统筹、生态环保、立体利用、集中集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这些要求的根本着手点便是海洋空间优化布局。

海洋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与高度能否达到理想水平,也进一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关于海洋空间布局相关研究持续增多,但多集中在区域海洋或沿海陆域开发的宏观指导、开发对策的探讨上,对于海洋空间布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则不够系统,尚未形成完整体系[2]。因此,有必要及时对国内外海洋空间布局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特征,发展我国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这对于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海陆一体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海洋空间布局理论的发展历程

布局是指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安排。在经济、军事、建筑、文化等领域,布局均为高度智慧的体现。布局规划的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军事上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布局,棋局上有各种复杂的开局流派,建筑上有风水布局的讲究等。国外对于布局理论有着更为深刻的研究,尤其在经济领域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经济布局理论体系。

经济布局理论的诞生以杜能(Von· Thünen)的农业区位理论的提出为标志。此后,经济布局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运费和劳动力费用等成本为研究核心的韦伯(Alfred Weber)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的廖什(August Losch)的市场区位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经典的经济布局理论[3],布局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然而,上述理论绝大部分是针对于陆域经济布局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空间逐渐向海洋拓展,经济布局理论的研究也不断向海洋领域延伸。

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高兹(Erich A·Kautz)海港区位理论的提出。胡佛(Edgar·M·Hoover)具体考察了运输成本问题并提出转运点区位理论。之后,伯德(Bird)提出“任意港”(anyport)模型,里默(Rimmer)建立关于港口体系演化的Rimmer模型,松巴特(Werner Sombart)提出生长轴理论,巴顿(Patton)和摩根(Morgan)等对港口与腹地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等,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港区经济布局的研究和实证分析[4]。国内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领域[2,4]。如韩立民等[5]对海洋产业布局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动力模型;于瑾凯等[6,7]基于产业经济学相关模型对区域内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

2 新形势下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研究的局限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海洋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海洋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海洋经济正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8]。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在海洋经济发展新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改变,其局限性也随着凸显。

2.1研究对象的改变

目前,海洋经济布局的研究对象已逐渐由港口经济、临海经济进一步向深远海方向延伸和转变。回顾传统的经济布局理论,几乎全部集中于陆域经济布局。虽然部分陆域经济布局理论经优化调整后可用于指导海洋经济布局,但是其运行机制与表现形式并不完全相同[9]。

与陆地相比,海洋具有多种特殊属性及特征,且其属性及特征随时间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空间属性上来说,陆域经济布局的基础为陆地,经济活动多集中于地表,地下也有少许分布。而海洋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圈层性和立体性。从圈层性来看,核心圈层为海洋,连接圈层为海岸带,外圈层为沿海地区;从立体性来看,涵盖海上、海面、海水水体、海床和底土。从资源属性来说,海洋具有丰富的空间资源、生物资源、海水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资源,是复合型的资源系统[10]。从环境条件来说,海洋经济布局往往要考虑更多环境因素,包括水文、气候、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等,海洋环境承载能力限制着海洋经济活动的强度及规模,复杂而独特的环境增加了海洋经济布局的难度。从生态关系来说,海洋生物种群总量庞大且海洋生物间摄食关系更为复杂,加之海洋生态环境的立体性、流动性和兼容性等特征,海洋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为繁杂。

综上,海洋与陆地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使陆域经济布局理论应用于海洋时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2核心议题的改变

不同时代的经济布局理论的核心议题是有差异的。在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时,经济布局理论研究的重心随之转移,核心议题随之改变[11]。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封建时代,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经济布局理论以杜能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为开端,之后的经济布局理论多为对其的发展和完善。农业区位理论服务于当时经济布局理论的核心议题——获取最大化的利润收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各类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经济布局理论的新发展。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工厂的出现为开端,人们开始了对于工业经济布局的关注,韦伯于1909年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期间商业贸易也在迅猛发展,费特尔(Frank Fetter)于1924年发表的《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被认为是商业区位论的代表作之一。经济布局理论继续发展与完善,至20世纪中叶经济布局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形成了成本学派、市场学派、成本—市场学派、社会学派、行为学派等侧重点不同的经济布局理论派系[3]。总的来说,上述经济布局理论皆以经济效益作为其最关注的核心议题。数次技术革命使经济高速腾飞,而经济布局理论的发展则显得比较滞缓。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能力,信息传递方式、交通方式等的转变突破了原有经济布局理论所受到的限制,同时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人类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诉求。经济理论发展到现在,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空间布局理论的核心议题应当由过度追求经济效率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行转变。在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研究方面中,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的新问题。例如,如何正确认识人海关系及其时空演进过程、驱动因素、协调发展模式;如何通过多种手段全面调整人海相互作用的机制、促进人海关系和谐发展[12]等。

综上,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是由传统经济理论延伸发展而来,在核心议题上并没有及时转变,在对海洋进行指导时具有一定局限性。

3.3理性人假设的改变

理性人假设是传统经济理论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之一,然而近年来学界围绕理性人假设的讨论越来越多,诸多知名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新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不可能掌握完全信息,即所谓“理性人”在现实中一般是掌握不完全信息的有限理性人。事实上,普雷德(A.Pred)曾就所谓“理性人”不可能掌握完全信息,提出了行为矩阵理论,用来作为解释决策者和经济布局关系的一般描述模式。这类观点不仅在冲击传统经济学理论,也在冲击传统的海洋经济理论。

其次,并非所有海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把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经济人开始把环境成本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考量指标。经济活动参与者逐渐倾向于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不计一切生态环境所要付出的代价。

再次,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渐增强。在政府规制、宣传教导和社会约束下,个人思想水平普遍提高,经济活动参与者将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降低自身对社会造成的负外部性。

综上,一旦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的基本假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适用性,或者说其指导作用必然会大打折扣。可以看到,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的局限性逐渐凸显。

基于这三点,可归纳出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海洋经济相关领域缺乏科学适用的海洋空间布局理论指导;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尚未对核心议题、基本假设等做出及时调整,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应该看到,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确实需要一套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新海洋空间布局理论方法来指导。

3 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框架

由上可知,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局限性日益凸显,构建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应尽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海洋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与方式,发展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

3.1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概念的界定

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是在继承发展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海洋空间资源环境属性为核心切入点,充分吸收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精髓,从平面布局、立体挖掘、数量规模、时间次序、生态系统五个角度出发,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人海可持续发展的一套系统海洋空间布局思想和方法。

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与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相关理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继承发展与集成创新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研究方向看,传统的海洋经济布局理论主要关注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以实现海洋经济效益最优化;而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则依托海洋空间资源环境属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通过平面布局、立体挖掘、数量规模、时间次序、生态系统等角度进行空间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整体效益最优化,以达到人海和谐的发展目标。

(2)从学科基础看,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多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传统陆域经济理论向海洋的延伸;而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是在继承发展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充分集成海洋学、生态学、工程学和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精髓,形成系统的海洋空间优化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体系。

(3)从实际应用看,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将突破传统海洋经济布局理论侧重于海洋产业宏观指导的局限性,将在项目用海布局、区域性围填海布局、海洋功能区划等具体操作层面上发挥理论指导作用。该理论将直接用于我国海洋管理实践,能为我国海域综合管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3.2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的基本原则

发展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进行海洋空间布局要坚持从大局出发,全面统筹兼顾近海空间布局与远海空间布局、浅海空间布局与深海空间布局;统筹兼顾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统筹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确定海洋经济活动强度及规模,使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2)坚持创新引领。在海洋经济新常态下,海洋科学技术对于海洋空间布局的作用空前增强。海洋科学技术对于正确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统筹兼顾海洋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海洋空间布局时,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相关海域进行全面了解,科学评估布局方案,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3)坚持人海和谐。人类在通过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遵循海洋生态规律,尽可能保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类要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动性,调整自身的需求和行为,按照自然规律对海洋自然界进化进行合理引导,减少对海洋自然界进化的危害,加速人类所需海洋可再生资源迟缓的自发进化过程,实现人海和谐共处、协同进化[13]。

3.3海洋空间新布局的基本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拟通过平面布局、立体挖掘、数量规模、时序安排[14]和基于生态系统布局等方式对海洋空间进行配置。

(1)从平面角度开展优化布局。即借鉴现有的海洋经济布局理论,从整体上把握海洋区域布局,综合考虑海洋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等影响,从平面视角进行合理优化布局。从大尺度来讲,平面布局优化是指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影响因素的考量,通过用海结构调整、布局整理和海域储备,合理确定或改进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海域平面分布情况;从小尺度来看,平面布局优化是指用海主体着力优化海域使用的平面布局安排与用海平面设计。

(2)从立体的角度进行空间尺度的挖掘。某些海洋经济活动可以同时进行并且互不影响,甚至不同的海洋经济活动之间能够产生正效应,如相近立体层次之间存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则此相近层次间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与信息交流将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在平面平行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多层的空间挖掘技术,向海上、海面、海水水体、海床和底土进行立体兼容的海洋经济布局,根据不同海洋经济活动的特征形成立体化利用格局,可以对海洋空间进行更加充分地利用,发挥其独特的空间价值。

(3)从数量规模的角度进行数量与强度的优化。这里的数量规模包括区域海洋经济活动的数量以及具体海洋经济活动的强度。一方面,海洋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存在着承载极限,当海洋经济活动的数量规模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将会使海洋原有的生态和资源禀赋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其布局阶段数量规模不同往往会导致未来效益不同。因此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应以数量规模作为重要研究方向,综合考虑数量和规模引起的各种效应,并通过具体模型对海洋经济活动的数量规模进行合理约束,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4)从时间次序的角度对开发活动进行时间顺序的优化。时间次序包括不同海洋经济活动开展的先后次序,以及海洋经济活动进行的时长与频度。各项海洋经济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对邻近海域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在该海洋区域进行的海洋经济活动,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各项海洋经济活动的时间次序,科学调整海洋经济活动进行的时长与频度,从而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最优目标。

(5)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海洋空间布局的整体优化,这里的生态不仅表示生物学上生物与其周围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也表示各细分系统之间相互融合、嵌套等复杂关系。海洋作为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生态关系及作用机制复杂,有必要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生态关系和作用机制,加强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规律与海洋生态关系的认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海洋经济活动,在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化生态效益,实现双向促进。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战略转折期,呈现出经济新常态,而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局势,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针对现有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局限性凸显的情况,有必要以“平面布局—立体挖掘—数量规模—时序安排—基于生态系统布局”的海洋空间新布局理论框架为指导,全面深化海洋空间布局理论研究,并用最新海洋空间布局理论指导海洋管理工作实践,从政策法规、区划规划、用海方式、生态环保、开发协作等方面保障海洋空间布局战略整体推进,助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1]刘堃.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推进海洋经济转型[N].中国海洋报,2014-08-04(001).

[2]马仁锋,李加林,赵建.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J].地理研究,2013(5):902-914.

[3]简新华.新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9-207.

[4]徐敬俊,罗青霞.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0(01):161-168.

[5]韩立民,都晓岩.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4.

[6]于谨凯,刘炎.基于“三轴图”法的山东半岛蓝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7.

[7]于谨凯,曹艳乔.海洋产业关联模型分析[J].海洋信息,2009(02):13-17.

[8]路涛.《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14)》解读[N].中国海洋报,2014-07-31(003).

[9]王爱香,霍军.试论海洋产业布局的含义、特点及演化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04):49-52.

[10]郑贵斌.海洋经济位理论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05):152-155.

[11]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2]韩增林,张耀光,栾维新,等.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S1):183-190.

[13]杨国桢.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36-43.

[14]刘大海,邢文秀,纪瑞雪,等.我国海陆发展问题分析及海陆资源配置理论体系构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1):10-13.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a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ory and Its Framework

LIU Dahai1,LI Zheng1,2,XING Wenxiu1,2,LI Xiaoxuan1,2
(1.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OA,Qingdao 266061,China;2.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Ma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overall marine strategy.This paper explored and summar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new period.Then after 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it generalized their limit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objects,core issues,assumed conditions and other areas.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it constructed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marin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ory and explored deeply into the concepts,tenets,methods and so on to provide

for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marinespatialdistribution;marineeconomy;theory

F207

A

2095-1647(2015)01-0003-08

2015-01-23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5025,2015418001];国家海洋局战略司项目[QT1814001]

刘大海,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E-mail:liudahai@fio.org.cn。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布局海洋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民营国际教育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爱的海洋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空间布局图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