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思考
2015-01-28刘洪涛
刘洪涛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处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思考
刘洪涛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处
刘洪涛(1983—)男,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在校大学生的不断增多,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仍然较为传统,学生管理的主力主要是辅导员。然而辅导员的精力与能力均十分有限,在庞大的学生基数面前,辅导员要想实现优质化、精细化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必须要快速普及信息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化工作平台来应对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使管理者拥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加强沟通,使信息化的学生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更冲击了我国高校固有的学生管理理念。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曾重点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的学生管理也不能例外。首先,随着高等教育走下精英化培养的“神坛”,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在校大学生数量的猛增,高校的学生管理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也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由于班级的不稳定使大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严重降低,同学之间的情感疏离,加之任课教师的流动性以及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也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动态化的学生教育教学需求,因此必须要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无论学生基数多大,都能够使学生信息形成有效的数据库,从而更方便地掌握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随着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校园网站已经发展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向着信息化发展。由于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会占用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因此不利于院校其他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也缺少更多的精力和空间与学生加强沟通,更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信息化的学生管理则能够释放辅导员的双手,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拥有更多的沟通机会,极大地促进优良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三,实现信息化的学生管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较强,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熟练应用网络平台,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配合,就必须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学生开辟更为便捷的诉求渠道,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新时期高校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正从人工的定性、单项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的定量、综合、科学管理转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发展。
(一)对于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工作无法得到管理者的足够重视,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管理的方式较多,尽管许多学校都响应号召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理念上的落后和重视程度不足,使得许多管理者将办公自动化视为是信息化管理的全部内容,并没有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缺少认识。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工作流程简约化,使各行政部门在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时能够形成脉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完整体系还尚未建立。
(二)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许多教师和管理者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于新事物也要经历过渡和适应的阶段。许多高校在引进管理人员时往往看重学历与经验,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灵活应用能力缺少考察,许多高校由于更看重教学任务而轻视管理任务,因此对于管理者的信息化培训严重不足。再加之岗位名额的局限性,一些学校甚至并没有配备学生管理的专业人员与部门,缺少专业性的学生管理队伍使得信息化平台在应用的过程中频频受阻,一旦一线管理者的系统操作失误,便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工作停滞、数据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现有信息化技术性不足,缺少科学的实施规范
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和查阅,其侧重的是学生信息资源的整合,力求高校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学生信息资源的共享。但目前来看,高校现有的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技术性严重不足,对于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不够,开发不够全面。学校缺少有力的牵头部门,整体信息系统科学性较差,运行粗糙,对于学生的信息管理仅仅局限于学生处或教务处等部门,并没有形成多方联动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使得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缺少实用价值。此外,由于现有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工作还处于试验阶段,因此缺少科学的实施规范,使高校在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未能用统一标准判断问题,信息化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高校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路径选择
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促使高校的学生管理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构建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转变理念,实现学生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
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就必须要积极地转变理念,提高对于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要改变以往重教学而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实现学生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因此,高校在使用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资源利用的整体性与综合性。高校的管理者要能够立足于公共服务体系,高度关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计划,积极地研究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经验。将目光置于广泛的社会中寻求合作,使信息化成为学生管理的有力杠杆,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系统各环节工作的科学化,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全面认清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更好地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综合需求。
(二)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在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参与学生管理的班主任、辅导员必须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强先进人才的引进,特别是要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加入,建立以新带老,以人才带动人才的动态化管理队伍。同时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将培训做到常态化和科学化。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邀请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先进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该领域的优秀人士,深入到校园之中,为高校的管理者带来最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从而使高校管理干部与辅导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全体学生管理工作者都可以熟练灵活地应用学生管理系统。学校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要甄选一批信息化水平较高、对学生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走上学生管理的一线岗位,从而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坚持科学设计,优化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
优化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必须要遵循五方面的原则。首先要遵循资源共享原则。资源共享是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职能,学生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使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更具有效率,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便捷性。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学校要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录入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从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的数据库调取学生的综合信息,积极建立综合性强、涵盖范围广泛的数据中心,方便各个管理部门及时使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服务水平的优质化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力与财力的浪费,用现有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信息化管理效益,就必须要建立统一投入与管理的标准,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使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三,坚持信息安全原则。在当前信息成为珍贵资源的时代,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侵犯。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在毕业之后的信息安全,在进行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平台的技术加密手段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同时加强教育促进管理者的自律,从而建立全方位的学生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从硬件、软件以及行政管理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杜绝信息化系统的非法入侵,严防学生信息的泄密行为,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取物理隔离的措施,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由系部、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多部门提供的数据要统一管理,确保学生的违纪处分、学习成绩、受资助情况、综合测评成绩以及评奖评优等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更好地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第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始终,这项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要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要涵盖专业的技术与业务知识,因此,在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坚持科学适用性,还要考虑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前瞻性与先进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第五,坚持开放可扩展原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升级的空间,为新旧系统之间信息的更新与转换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高校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同时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当前高等教育网络信息化、校园信息智能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下,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全新的特点与挑战,必须要认清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全面深刻地剖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通过管理人员的科学培训以及信息化平台的优化等途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更好发展。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面上)项目,《大学生“互助就业”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542250。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6.031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十分关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要深入剖析当前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从人员培训、技术保障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促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