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1-28廖慧彬丁强刘芳郭琦刘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心站统计人员环境监测

廖慧彬 丁强 刘芳 郭琦 刘勇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西安 710054)

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廖慧彬 丁强 刘芳 郭琦 刘勇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西安 710054)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准确的环境统计数据,即是制定环境管理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反映环境管理成效的落脚点。随着“十二五”环境统计调查范围由以往的工业、生活为主,扩展到工业、农业、生活、交通和环境管理各个领域,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尺度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十二五”环境统计年报开展三年来的工作情况,试就环境统计标准化建设、管理应用、能力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

环境;统计;建设;管理

1 标准化建设

环境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近几年环境统计能力建设有所增强,但离管理需求的差距还相当大。尤其是担负着直接采集原始统计数据重任的市县级环境统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力量还相当薄弱。根据环保部有关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成立以总量牵头、监测部门承担技术支持的统计工作机制。目前,全省均无专门的统计部门,工作机制的不畅导致工作开展被动。借鉴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模式,建设环境统计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对省市县级环境统计机构、人员和设备提出具体要求,确保省市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统计工作机构建设、岗位职责、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落实到位;进一步培养壮大环境统计技术支持单位,考虑组建环境统计中心,为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支持。

2 管理应用

管理应用是环境统计的薄弱环节,由于基层统计业务工作不饱满,每年除了收数报数1~2个月外,其余时间均从事其他工作。没有将数据核查和数据分析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数据综合分析不足,利用率不高,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力度不够,是环境统计工作不受重视、统计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通过加强环境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使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通过“十二五”国控源直报数据,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统计分析,为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做好监测预警。通过开展环境统计的现场检查核查工作,和环境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加大现场检查核查的频次。

3 队伍建设

环境统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污染物核算复杂、质量控制严格的特点对人员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培训不及时,对统计报表制度和软件不熟悉,对企业情况、工艺流程不了解,对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判断能力差,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环境统计的要求。基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统计应付了事的态度,均影响了环境统计的整体质量。加强培训力度。始终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环境统计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统计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结合实际进行模拟培训等,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统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过硬的环统队伍。通过加强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减轻环保人员的压力和弥补县级人员素质不高的缺憾,为统计工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来源渠道。

4 能力建设

环境统计不受重视,基础能力薄弱,经费短缺,人员培训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将环境统计工作纳入部门预算,积极争取财政对环境统计的资金投入,结合我省实际开发环境数据审核分析汇编软件,构建环统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形成规范、系统、高效的环统数据审核分析工作模式,减轻工作强度,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加大对基层环境统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环境统计基层联系点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应经常有计划地组织环境统计人员定期走进联系点,走进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实地了解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情况,加强对企业报表填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建立考核机制,由统计、市政、公安、农业、环保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审制度,由总量、污防、环评、固管、监测、执法等单位参加的联合会审制度,集中各方优势力量组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技术专家组,实施专家会审制度,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廖慧彬,女,工程师,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副主任。

丁强,男,高级工程师,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中心站统计人员环境监测
更正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一带一路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产品分析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