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一个必争入口

2015-01-28程李

商界评论 2014年8期
关键词:车载入口汽车

程李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无须自己拥有一辆车,只要跟Google眼镜说一下要去哪里,然后走到任何路边,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就已经在你面前停好了。

汽车作为消费者最大的电子产品与标准的移动工具,大部分却还仅停留在信息孤岛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了100年核心商业模式而没有任何变化的汽车行业,今天终于遭遇了互联网的冲击,汽车本身及其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将会彻底被颠覆。

一个无法阻挡的现实是,随着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对汽车的渗透,未来汽车业将逐步由硬件主导慢慢过渡到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

十年内,全球至少40%的汽车将实现联网功能。整个汽车行业都正在为可以下载到车里的app而疯狂,这里存在着无限的商机。汽车制造商相信通过汽车app和软件升级能够让智能汽车经久不衰,并加强与顾客的联系。不仅是顾客所需,这背后最大的吸引力是巨额的财富。据分析,到2020年,汽车硬件市场的市值将增长到300亿美元,而服务部分的利润有200亿美元。

必争之地

回归本源,车载互联网对于互联网的生态意义将会有什么重大影响呢?车载互联网将重新定义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格局,它是Always On全时体验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入口场景。

早在遥远的传统互联网时代,就有一句话,得入口者得天下。入口是指用户寻找信息、解决问题、处理业务的方式,成为入口意味着获得巨量的用户。虽然掌握用户并不直接等同于商业变现,但如果失去这个阵地,也就同时失去了成为行业巨头的机会。互联网先驱们做浏览器、做资讯门户、做搜索、做社交,背后隐藏的都是对用户使用入口的明争暗斗。

而当前移动场景中一个重要的场景还未被充分挖掘,即车载场景。随着汽车的普及,用户在汽车上的时间也逐渐增多。以大城市为例,一般开车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般会在1~2小时,遇到堵车的时候就更多,而在车上一般是不方便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目前在车上使用互联网只能通过一些车载服务设备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如通用的On Star、丰田的G-Book等。目前应用并不普遍,功能较为单一。而未来的车载互联网,将整合车载硬件、软件、通信服务、应用开发等各个环节,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车载互联网场景。

可以想象的是,车载互联网这个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场景,将成为必争之地。互联网巨头如苹果、Google,移动通信商(如联通、电信、移动)汽车品牌主导的车载服务品牌,还有依附于这环境的应用,都将觊觎车载互联网的巨大潜在市场。

抢占千亿新蓝海

车联网的产业链形成过程颇为漫长。在只赚吆喝不赚钱的日子里,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硬软件提供商一起经历着野蛮生长、失去秩序迷失方向所带来的阵痛。

4G拉开变革序幕

当4G政策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后,这些问题似乎瞬间迎刃而解。电信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关系正由最初的“浅尝辄止”向“深度合作”转化,之前在汽车上想都不敢想的服务将会随着4G的到来应运而生。一些已经出现但沦为鸡肋的服务也将彻底摘掉噱头的帽子。同时,面对一片估值近2000亿美元的新蓝海,运营商作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极力想成为车联网的主导力量。而汽车制造商手中数以亿计的移动终端也会为其掌握主导权增加筹码。

4G带动下的车联网行业会如何洗牌?一场博弈正在拉开大幕。

例如,通用在美国正在实施一个“怕轿车”计划,通过和电信运营商AT&T的合作,让每一台轿车成为一个LTE连接终端。通用汽车CEO Dan Akerson表示,如果进行得顺利,一方面新车买家将成为AT&T网络用户;另一方面通用汽车可以获得每个用户每月2美元的收入分成,从而实现双赢。另外,通过在车载显示屏上播出的视频内容中插入广告,AT&T还可以获得广告业务收入。轿车将成为—种全新的广告媒介。

与大数据合谋

最近,思科计算了大数据对于汽车厂商的价值将达到每车每年300美元,主要来自降低保修成本和改进应用设计。在这个分析中,思科还得出结论,大数据将帮助车主每年节约多达500美元,主要得益于更好的导航和更智能的路线规划。

每车每年300美元足以对汽车厂商的盈利造成可观的影响,而且已经有少数汽车厂商能够利用大数据赚钱了。例如,通用汽车公司之前曾宣布,已经使用OnStar数据存储库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消费者。

但通用汽车的高优先级大数据,目前还停留在告诉人们当“检查发动机”灯亮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这无疑对于消费者是有用的,但明显还是小数据的范畴(在单一层面帮助单个消费者),而不是大数据(结合成千上万的检查发动机灯,快速预测未来趋势并做出响应,以免导致召回事件)。事实证明人们所谈论的大数据潜力与汽车厂商实际所做的事情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然而,关于汽车大数据及其潜力的话题,目前还是说得多,做得少。只有把每月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搞清楚其潜在用途,才是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链接汽车的未来

自从乔布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了手机,人们才开始逢人必谈互联网革命,开启了将一切接入互联网的商业化实践。车联网甚嚣尘上、Telematics成为M2M和智能交通的宠儿,在此热潮下,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可穿戴设备……相继出现在大众的信息视野中。业界人士的思维被牢牢捆绑住,针对世界年度车评选的行业趋势调查显示:车载互联超越能效、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位居2013年度行业热门趋势的首位。

汽车产品的发展与手机产品的发展有一些相同之处,一个是基本的交通方式,一个是基本的通信设备,均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同之处在于汽车的社会效应更大,属于弹性需求,手机的社会效应较弱,已经逐渐成为刚性需求。

目前汽车市场的局势表明,SUV需求不断增长,汽车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开始有生活方式和与大自然接触的味道;小型汽车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固然不可否认,而汽车会不会成为消费者作为“个体”独处的一个伙伴?

互联网是实现人与数据无缝对接的工具,是支撑人与大自然接触和个人自由化的假设条件,是完成产业转变的技术。汽车产业的改变来自人性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外部环境中商业组织的变革。

例如,大众汽车着眼于当前非常火热的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工程师们通过研究智能手表,实现对汽车的上锁和解锁操作。再有就是人机交互系统的开发。真正做到“人机”的“交互”,语音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他们希望实现流畅的“人机对话”,就像两个人面对面聊天那样容易。驾驶者在聊天中提到中餐,那么汽车就自动在导航中给出去往最近的中餐馆的路径规划并开始导航,这一点跟苹果的Siri的表现很像。另外就是多数的驾驶者可能需要在驾驶时发短信、浏览网页或者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安全驾驶是一大前提,所以能够像Siri那样实现流畅的人机对话至关重要。

五年前,大家都在想如何把Google地图在智能手机端稳定访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时至今日,奔驰北美研发中心已经琢磨着怎样从Google眼镜身上挖掘出一些潜力来了。

另外一个现实状况,有些组织已经允许在家办公,表明工作地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互联网世界有个所谓1/8秒门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互联网和面对面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会严重影响沟通效果。可是技术会进步,新一代接触事物时的环境就已经被互联网思维改造。朋友的儿子刚上幼儿园,他感觉任何屏幕都应该是可以触控的,否则就难以理解。另外Google的办公文化就已经表明工作时间不依赖时间而是工作任务。

当工作时间、地点、实时连接都已经不是问题,组织需求与个人价值的对接形式改变的时候,汽车会不会作为一个新的功能组合出现?如果充电技术还是问题的话,那么目前的现状确实难以支撑汽车作为一个前挡式显示屏幕的移动终端进行工作。

如今,柔性屏已经出现,例如星巴克已经在其咖啡桌上实现手机和电脑的无线充电功能。你能想象得到,未来的前风挡玻璃可以通过息影技术实现视频对话,在固定的某些位置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遍布所有区域的Wi-Fi可以满足你与数据库的实时连接,以及与任何一个人的自由联通。此时,你可以在你想待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汽车能够达到。

猜你喜欢

车载入口汽车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秘密入口
作品三
汽车的“出卖”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ZVS-PWM的车载隔离DC-DC的研究
新型轻便式车载电子系统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