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音乐课堂注入创造元素
2015-01-28郑永军
郑永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下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公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尤为重视学生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在音乐课堂中同样也可以给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借助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途径,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将创造元素植入发声练习中
音乐课堂中的学习总是从学生的发声练习开始。正确规范的发声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声带的健康发育。在平时的音乐课学习中,教师常采用固定化的程序模式,教师示范唱,学生跟着练。对于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许多学生在练习了一学期之后还是不能准确明白。
“教育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声练习要改变既有模式,打破教学低效的现象,就必须在教学中进行转型。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大胆创新,力求突破,充分给予学生创造的可能。如在视唱练习时,教师引入多媒体课件,将发声练习的视唱内容形象化、图形化,让学生感受到声音高低的起伏变化。
在这些可以直观感受的发声练习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得异常兴奋,每个人都愿望主动展示。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用身体语言参与到发声练习中来。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主动用手势的起伏或身体的摇摆来表达发声时声音的高低或缓急变化。发声练习变得充满趣味,学习效果也随之上行。
二、将创造元素植入节奏感知中
音乐课堂中学生对于歌曲的练唱是建立在对歌曲的旋律节奏的正确把握之上。只有学生真正正确感受歌曲的节奏,才能在练唱中准确还原。而对于教材中歌曲的节奏把握,在传统的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范唱和带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复唱所得来的。这样的教学花费时间长,学生也学得兴趣索然。本来轻松愉悦的歌曲在学生心中成了一个负担,更有甚至在反反复复的练唱中成为了学生紧张害怕的因素。这些都不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所希望看到的。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而又主动的氛围中掌握歌曲的节奏,就需要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环节巧妙构思,将创造元素植入其中,让学生在新奇的体验和主动的实践中直达旋律本身,牢牢抓住一首歌曲的节奏。如教学《捉泥鳅》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旋律,并提问“听了这首歌曲的旋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节奏比较轻快,而且有节奏相同的乐句。此时,教师再将整首歌曲中的较难演唱的节奏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学生借助图形谱来感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自己创造的动作如拍手、拍腿、踏脚等来表现。有了学生自主性的创造活动,大家对这首歌曲的节奏感知就多了几份亲切感,也乐于练唱。
三、将创造元素植入歌词改编中
创造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对于歌曲歌词的改编就是很好的一种尝试。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体会节奏之美,更要让学生依据歌曲节奏想象画面之美,并能够在自由的想象中加入独特的思考与体验,让音乐和想象完美融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借助语言来表达感受,给歌曲改编歌词,以此来深入体会。如教学《银色的白桦林》时,为了让学生熟知歌曲节奏“x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x x x||”, 教师提问“我们看一看在这神奇的水果树上 ,都结了哪些水果? ”
学生生自由练习打节拍读水果名。并分组打节拍读水果名,进行竞赛 。学生还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叫声 ,按节奏学叫声。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想象创编歌词,并带着自己的理解来练唱,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四、将创造元素植入展示体验中
音乐是一门表现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需要通过感官进行体会,也是需要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展示。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进行实践,怎样有效进行练习就成为了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借助表演或乐器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中丰富自身艺术素养,提升审美情趣。在教学欣赏环节时,为了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来深入感受旋律内在的深层情感,我们都会让打击乐器参与到学生的欣赏活动中。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在欣赏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此来表现自己的理解体验。在欣赏活动中,我们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灵活展示,如在欣赏欢快的歌曲时,有些学生会手舞足蹈,而在欣赏一些古典民乐时,也会有学生跟着旋律朗诵起古诗文。总之,在学生呈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表达。
音乐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就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实施创造性的策略,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得课堂呈现出创新模式,如此,学生才能在创新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获得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