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创新意识的培养远离小学体育教学
2015-01-28韦玉静
韦玉静
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体育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优势和鲜明特征。体育课程的教学具有开阔而独特的活动环境,为学生搭建更为多维的观察、思维与实践的机遇,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那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观察引导,提升创新意识
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内容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有了自己的发现,常常会表现在不经意的随意创造中,而教师的职责便在于要将这种学生的随意性变成有意识地内在自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较为充裕的自主时间,他们常常会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肯定他们的创造,对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要积极地引导,热情地支持,精心地培育。
例如在教学跳绳完毕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跳绳技巧,形成了初步的跳绳能力。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跳绳的方式进行自主性创编,从跳绳的方式、跳绳的人数、跳绳的动作上进行创编,从而产生了双人带跳、单人双飞跳、摇绳多人连续跳等方式,学生在创造性的跳绳活动中,既活动了身心,同时也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思想交锋,提升创新意识
不断地交流碰撞是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如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就会陷入思想的逼仄状态,满心认为只有自己这一种思想认知。当拥有更多的人从不同的状态下进行交流与认识时,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纬度意识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形成了思想的交锋。只有在两种不同思想的认知辨析中,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基础。
例如在教学“上一步投掷垒球”的教学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一技巧的动作要领,而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发放了纸片和毽子等事物。学生在相互探讨、相互揣摩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他人的精华,反思修正自我,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发放的纸片制作成指帕以及小时候玩的纸飞机,分别解决了学生的压腕和挥臂的动作,而利用毽子解决了上一步投掷的动作。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概括,形成了具有较高难度的一连串动作进行了成功地分解,学生则轻松而明晰地掌握了相关动作的要领,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自主创编,提升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固定的目标要求,许多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了既定的教学要求之后,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际能力入手,为学生安排规定内容之外的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就没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编排相应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创造性强,成果富有特色的学生,教师还要搭建相应的平台,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
例如在教学了前滚翻动作之后,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在熟能生巧中的确提高了前滚翻动作的熟练程度。但小学体育教学并不是要培养体操选手,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机械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必然会丧失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一动作进行适当变动,将双手改为抱膝、置于胸前、两腿交叉等多种方式。
学生在这一动作改变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极好地推动了留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培养。
四、注重联想拓展,提升创新意识
富于联想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特性。小学体育以动作技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激活学生的联想状态,就能够将要教学的内容尤其是动作的要领与学生想象空间的内容巧妙而自然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动物的形态入手。体育动作中很多动作本就是模仿动物的形态创造出来的,将动作与动物形态相结合,可以形象地展现动作的基本要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示范的基础上,播放相应的动物视频,将学生想象的内容直观化,起到强化认知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单杠的相关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子攀越树枝的动作,使得学生的整体动作更加地放松自然,提升学生动作掌握的效益。
其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育的外延即生活。学生在学习某种技能或者动作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的动作与生活中的具体状态相交融,就可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联系跳跃障碍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障碍物阻挡了前进的道路,你会怎样跳跃时,学生则饶有兴趣地进行动作尝试,而这种源于生活的尝试对于体验教学的动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育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自主性质的课程,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平台。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发现的空间,就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