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科学教学后的一些经验与想法
2015-01-28严心莹
严心莹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探究科学规律,认识世界和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搞好小学科学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搞好科学课教学,一些科学课教学经验探讨是必须的。因此,笔者来谈谈在自己短期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想法体会,供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以期能将科学课素质教育做得更好。
一、课堂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大胆举手交流,激发课堂教学热情
科学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而学生上科学课主要是对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因此,课堂方面首先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举手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猜测,实施措施,可能结果结论。而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需要科学老师的引导。这点由学生的学情所决定。
我们科学老师所面对的是小学中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一二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三四中年级学生科学术语积累的比较少,理解一些概念起来有些困难,所以需要讲的循序渐进。同时由于科技的发达,电子产品应用广泛,因此他们熟悉网络,能熟练地使用收索工具,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既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善于质疑,乐于探索,但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多。一般说来, 学习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以好奇心为动力, 推动学习活动过程。
2、注重实验过程,动手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之后,学生普遍都对之前所提的问题很感兴趣,会去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会去主动思考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能不能去动手体验一下这个过程等。同时,从科学课的素质教育方面来讲,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究过程并且逐渐学习成长,能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因此,有了提出问题与假设之后,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进行这个探究活动,并从中有所体会,体验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同以往的满堂灌,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记的过程,现代科学素质教育需要的是老师引导,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
3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科学的知识始于生活,又能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一些科学教学过程也可以联系生活。
如五年级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中的第二节“太阳钟”,全课以太阳的影子为线索,来探究太阳钟。学生在这一课里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生活中的知识来解释并推出时间。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课堂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把控,引导课堂走向精彩。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笔者目前做了下一下总结:
1、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作为专业老师,自身的科学知识技能必须过硬,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释各种科学现象,继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品质。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老师专业技能的提高。科学老师主要涉及的知识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教师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关拓展,了解现代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同时又能横向发展,了解多方面知识,为学生树立榜样,解释学生疑惑。
2、运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茎越长越高”这一课中的植物茎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作者单位:苏州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