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文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型研究——以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2015-01-28石琳徐宁
石 琳 徐 宁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 245021;黄山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45021)
前言
目前,中国现有755所普通本科院校,除100多所为中央直属管理的学术型综合大学外,其它600多所皆属于地方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办学处于学术与专业技能培养模棱两可境地,这使得培养出的85%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应用能力弱,缺少实际经验,不能直接与社会工作接轨等问题。2014年5月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将对高校进行转型改革。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教育部改革的决心和方向,更加彰显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黄山学院自2008年来将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努力将专业设置和教学定位在“地方性、应用型”。经过几年的摸索,黄山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地处古徽州之地,有着浓厚的徽文化资源,这为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和发掘、“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徽文化与相关专业结合,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将成为黄山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一、徽派建筑文化的背景
徽文化是以徽州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为研究的对象,是徽州独特文化的综合,被誉为中国传统三大显学之一。徽州建筑(徽派建筑)则是徽州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徽派建筑在思想上,谨遵儒家“礼、乐”精神;选址布局上,以“天人合一”为导向,中轴对称为准绳;建筑造型上,以简约古朴为原则,细部雕琢为乐趣;用色上,以“黑、白、灰”为主调,木色本质显真实;结构上,以抬梁、穿斗结合的方式为主,土、砖实体墙为辅。徽州建筑在精美绝伦的徽州三雕映衬下,古拙中见秀丽,精巧中见浑厚,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是蕴含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特色建筑。徽派建筑诸多的优势是应用型环境设计教学不可多得的实际教材。如何借鉴徽州建筑风格和特色,将其应用到环境设计专业实际的教学和实践中,是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二、徽派建筑文化的应用型教学
1.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深入研究徽派建筑艺术
学习和借鉴徽州古建筑文化艺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建筑本身各个方面的特点,故无法在实际的设计中准确地将这种文化艺术应用到设计中,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打破教与学只靠教师课堂讲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古建筑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研究内容运用到实际设计案例中,实现整个教学丰富的过程性。
(1)“动、静”结合,开展实地教学。教师在课堂对徽州古建筑进行讲解,即“静”听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古建筑知识。然而,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走访黄山乡下及周围的古建筑群,让学生对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即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古建筑的历史、选址、布局、结构、装饰等,学生将获得徽派建筑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学习和深入发掘古建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破本专业限制,广纳知识。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到建筑外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等专业内容,所以建筑学专业知识是本专业不可缺少的内容。学习徽州古建筑文化以及如何进行应用型研究,这都需要学生去深入学习建筑学相关的材料、施工工艺、预算等专业知识。因此,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素质需要广泛地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这种有目的的学习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发扬徽州古建筑文化,起到很好的效果。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徽派建筑文化的应用型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怎么去认识古建筑,包括古建筑的历史、结构、装饰等规律,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文化的内涵和元素运用到现实的设计中,来表现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需要从“说书匠”转化为实践设计的引导者,带领学生去做实际设计项目,指导学生如何将古建筑结构、布局、材料、装饰等建筑艺术运用到当今设计中,使中式室内或建筑外观展现出徽派风格的魅力。以下举两例来说明。
徽州民居在色彩上严守成规,以“黑、白、灰”色调作为主色,黑瓦、白墙体现了人们道法自然的追求,符合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思想,符合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哲学观念。那么这种色彩哲学,适合什么样的室内空间,应以怎样的规律出现,这是教师指导学生的关键问题。
其次,徽州古建筑的“礼乐”制度,促成了徽州建筑的良好秩序性,如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严格等级的梁架、朴素自然的装饰等等,这种秩序感是现代设计中很好的借鉴之处。那么这种良好的结构、装饰、布局的节奏感是如何构成的?这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教给学生“秩序”设计的方法。
以上只是借鉴徽派建筑设计方法中的两个例子,反映出徽派建筑文化的应用型教学,必须要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照搬,这样的学习和借鉴才有现实意义。
3.“三维一体”教学内容,为徽派建筑文化的应用型教学搭建平台
要实现徽派建筑文化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型教学,必须借助于环境设计工作室这个主体的运行,这就是所谓的“一体”。这个主体担负着对徽州古建筑文化的研究和教学。经过前期的研究和实践教学,工作室可以以组织或参与相关的建筑设计竞赛、与古建筑园林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申报徽州课题等等形式,进行徽文化应用型研究,这种竞赛、校企合作、科研就是所谓的“三维”。
竞赛、校企合作、科研这“三维”,紧密围绕着工作室这一“主体”,这一“主体”为“三维”提供实践研究平台,为徽州建筑文化研究提供实践的途径。只有发挥好这一主体的作用,才能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提供确实可行的条件。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性学习,使得学生将徽派建筑文化借助工作室表现出来,通过“三维”的途径做出相关成果,最终达到从学到用的过程。
三、徽派建筑文化在环境设计专业的阶段成果
1.徽州文化研究所
徽州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是黄山学院专门研究和推广徽州文化的科研机构。研究所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徽州文化研究,组织学院徽文化特色课程教学,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为徽文化的研究填砖加瓦。研究所先后组织出版《徽州学研究》《徽州文化研究》《徽州文书》《徽州文化十二讲》等刊物。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对研究徽州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学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提供了理论条件,同时也为徽州建筑艺术应用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徽派建筑艺术在环境设计教学上的实践应用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首先,在课程设计上,环境设计专业探索性的将徽派建筑文化的选题,加入到专业课程中。这一专题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专业课与徽派建筑文化相结合,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黄山学院校门设计、黄山学院展厅设计等等都是很好的应用型设计实践。这种特色课程能够更深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徽文化,并且学以致用。
其次,在毕业设计中,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将选题定为徽派建筑或徽州文化相关的设计题目。毕业生将前期所学的徽派建筑文化,通过自己的毕业设计展现在现代建筑外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等,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且其中很多优秀的家具、灯具等作品申请了相关的外观或实用新型专利。
3.徽派建筑艺术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设置了两个工作室,由该专业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参与课题、设计实践、参加比赛等。其中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参加省、市等相关设计大赛,在比赛中以徽文化为题材的设计作品先后获奖几十余件,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创立相关的徽文化设计公司,投身于徽文化的推广。
其次学院与校外两个设计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公司入驻学校进行办公,这为同学们更进一步参与设计实践打下了基础。黄山地区的徽州主题酒店设计、室内设计等等,学生与导师参与到设计案例中,使学与用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总结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简洁的造型、极富有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构思巧妙的徽州三雕,是现代雕塑、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优秀范例。穿斗与抬梁结合式的独特木结构,是现代建筑框架结构的先例。有着浓厚积淀的徽商情节,成就了徽州建筑的落成。更有着深邃久远的程朱理学,促成了有条不紊的徽州建筑特色。这些文化要素吸引着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其进行研究和推广。将古建筑的精髓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以现代设计成果的方式去继承,实现真正的学与用。徽派建筑的应用型研究,实际上是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徽文化在当今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研究是基于师生内心的,带有推广和保护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应用型研究才有持久的动力和生命力。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努力提高自己的特色办学和应用型教育教学,尤其是对徽派建筑的研究和应用上下了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地方性应用型”教育研究起步晚,徽州文化艺术的教学应用型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研究内容深度不够,所研究徽州文化成果不能够很好的为现在社会实践所应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 解决需要学校、老师、同学不懈的努力,也只有如此黄山学院办学特色才能实现。
[1]王受之.世界近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杭间.设计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