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旅游胜地视域下的桂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策研究

2015-01-28严泽鹏

科学中国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桂林市桂林旅游

严泽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国际旅游胜地视域下的桂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策研究

严泽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桂林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不仅对国家旅游层面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部署,同时对桂林所有人民群众更是很大的福祉,人人都应该自觉参与到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当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单位中为农民提供各种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背景下,发展建设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日趋重要。

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一、前言

桂林市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是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明确,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着力改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桂林市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初具格局,但仍存在利用率低、民族区域特色不强、管理缺失和“不接地气”的现象。2010年以来,桂林响应国家号召,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以“五个一”工程的标准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指导每个村建成一栋综合楼、搭建一个篮球场、建设一个大戏台、组建一支文艺小队和一支篮球队,逐步完善各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和文艺活动。桂林市有1654个行政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80个,在建170个,覆盖率为27%,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管理中也存在缺失和不到位的现象,专业人才的匮乏、百姓口味不合,都成为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与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结合的可行性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山水风景闻名中外,同时,桂林也拥有丰富的民俗、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资源,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歌舞演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两江镇李宗仁故居和猫儿山老山界都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以“龙胜-临桂-桂林-灵川-阳朔-恭城”为重点的“桂林休闲农业四季游”被中国旅游协会列为“2012中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在拥有这些旅游资源的地区,会形成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在当地群众当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强大的生命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将会形成一个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推动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反作用于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国际旅游胜地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具体结合

《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桂林不仅要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发展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还要将桂林打造成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以桂林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展区域间合作和国际性旅游、文化等交流活动,提高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乡村和红色精神作为桥梁纽带,使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有机结合。

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完善生态乡村旅游方式,推出乡村文化旅游模块,可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传播。其次,推动历史文化旅游,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其实也是对农村公共文化的内容进行丰富的一种形式。接着,桂林市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文化底蕴深厚,农民对红色文化的普遍认知度较高,挖掘红色文化,将其与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相结合是建设区域特色的不二选择。除此之外,桂林作为有28各少数民族的的地区,壮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传承与宣扬桂林地区民族文化,促进了桂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质性内涵的提升。

五、国际旅游胜地视域下的桂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策研究

5.1 着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背景和具有生态乡村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在拥有民族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区,往往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这些文化往往在当地群众当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强大的生命力。农村公共文化的最大受众是村民,因此,在建设中,也应建设符合当地村民口味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应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兴安以灵渠为核心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既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满足当地百姓的公共文化需求。

5.2 完善组织架构和建设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以动力机制、规划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核心的建设机制,将政府的文化发展规划与文化发展的政策宣导落到实处,并给与乡村良好的资金支持,同时注重“富村”与“穷村”的经济差距与文化差距日益拉大的现象,遵循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地发展好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还要突出村民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自主选择权,真正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为民服务,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效益。

[1]宁波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J].中国财政,2008(22)

[2]张云峰.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3]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批复[J].城市规划通讯,2013(07)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严泽鹏(1993-),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桂林市桂林旅游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旅游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