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信息安全的伦理问题探究

2015-01-28闫经伟

科学中国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黑客伦理信息安全

闫经伟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大数据信息安全的伦理问题探究

闫经伟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量化概念,大数据分析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安全的隐患。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大数据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大数据信息的安全隐患诱发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威胁信息安全的伦理对策。

大数据;安全;伦理

大数据潮流扑面而来,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商业领域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都存在边界不清晰甚至是无边界的现象。在大数据的潮流下,没有一个国家政府能够置若罔闻;互联网行业也都尽其所能地收集大数据的资源,想要在大数据之初抢占先机将大数据应用到其商务运作之中。鉴于此,对于如此巨大的数据信息量,做好信息安全的防护成为了重中之重,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的伦理问题也便成为随之而来的问题。

1 大数据信息安全隐患威胁政治稳定

大数据在政治上的应用可谓是全球化的一个典范,毫无国界之分。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就是大数据威胁政治稳定的一个典型例子。从古希腊以来,政治哲学一直都在追求公民平等和自由,包括保护公民的隐私。然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使公用安全的需求与传统政治哲学的诉求发生了冲突。

2013年6月,英国的《卫报》和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分别报道,美国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这个项目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共同计划实施,美国情报机构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去获取信息,搜罗情报。从电子邮件、通话记录、视频、照片等信息中去监测和分析个人的行动。与此同时,美国还把这只“看不见的手”伸向了世界上的其他包括中国的10个国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个人用户的信息都被存储并分析,需求者可以任意翻阅。然而令人咋舌的是,这类事件已并不罕见,不止一个国家都在进行此类的信息挖掘。国防部门出于本国预防恐怖性事件角度,对掌握一部分的隐私信息似乎存在着合理性,然而这种做法却并不被公众所认同。

全球各地公众对于政府私自获取公众隐私信息,并进行分析使用的做法,大部分持反对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棱镜门”事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恐慌,人们恐惧在高新技术的监测下自己变得没有隐私可言。即便如此,技术的发展并不会放慢脚步,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即具有合理性的事物在发展的潮流中必然会成为现实。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哪个国家能够利用大数据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价值,那么他就会在未来信息时代中占有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 大数据预测技术侵犯个人隐私

大数据在现阶段多被用于分析预测,大众是提供大数据资源的生产者。网站在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侵犯,作为信息所有者的大众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对于哪些信息属于隐私信息尚不明确。现阶段,大数据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主要的领域是网络广告。比如某用户在淘宝网上搜索或购买了羽毛球拍,那么该用户的搜索购买信息就会被网站所记录,在该用户下次登录淘宝网时,网站就会在页面上向该用户推送各种品牌、各种款式、价格相近的球拍。甚至在该用户登录其他网站是,网页上也会弹出窗口,向该用户推荐性能、款式类似的羽毛球拍。目前,很多家大型的网站都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购买信息,分析其购买习惯和需求,进行此类的广告营销。

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并被企业应用得风声水起的时候,已经有大批的消费者开始担心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成为了没有隐私的“透明人”,自己的信息成为了商家赚钱的工具,然而自己却并不受益、不知情,甚至自身的隐私还受到了侵犯。此外,由于大数据具有占据的网络空间较大,以及存储仓库系统尚不完善等性质,大数据更容易吸引黑客的注意力。

3 应对大数据信息安全问题的伦理对策

3.1 广告推销应履行知情同意原则

在目前的网络广告推销中,商家并没有履行知情同意原则,网络商家们在没有经过当事人明确授权同意,甚至在没有通知消费者其个人信息的利用范围、方式和后果的前提下,私自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用于商业盈利用途。商家的这种行为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法的行为。网络社会的广告营销是一种正常又普遍的网络宣传方式,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能更好地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但是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要明确网络隐私的界限。

3.2 应对黑客及黑客程序的对策

黑客行为是指非经授权的计算机侵入行为,黑客们主要使用黑客程序对计算机造成危害。黑客程序具有隐蔽性、危害性和非授权性等特点,它们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等方式传播和扩散的。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由于大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价值总量高等特点,大数据很容易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并且大数据一旦被黑客攻击,造成的影响比普通数据被攻击要大得多,美国“棱镜门”就是典型的例子。黑客入侵,小则侵犯个人隐私,大则危害国家安全。对待黑客或黑客行为要采取正确理性的态度,黑客崇拜、黑客炒作以及公开挑战黑客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对黑客我们应摆正自己的心态和立场,加强黑客程序和黑客技术的管理,并应当对黑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深入研究黑客技术为的是更好地防范黑客的入侵,但不能把黑客技术应用于恶性攻击和犯罪。

3.3 建立大数据规则

大数据是一种新型的数据量化概念。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明确的使用规范约束着人们对大数据的使用,导致种种安全隐患。加强大数据网络规范,建立信息技术使用者的道德准则是十分有必要的。大数据规范应对信息的使用者进行规定,要求其不能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的信息;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干扰他人的数据系统的正常工作;不能利用信息技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财产等。建立大数据网络规范,是对掌握大数据的人有所约束,以保证其将大数据应用到对的地方。

[1]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2,34:49-53.

[2]王倩,朱宏峰,刘天华.大数据安全的现状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13,(16):66-69.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01):146-169.

猜你喜欢

黑客伦理信息安全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黑客传说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