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温水煮青蛙』
2015-01-28刘忠昌
文/刘忠昌
/卷首心语/
别被『温水煮青蛙』
文/刘忠昌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热水中,青蛙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迅速跳出锅外,死里逃生;之后,再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慢慢加温。开始,青蛙很惬意地在水中游弋,悠然自得;直到水越来越烫、无法忍受时,方才惊觉,想要跳出水面,却已是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后,只能活活烫死在热水里。
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生物学原理。这个原理如今被引申到社会科学范围,从哲学角度说明了“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同时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人们,对渐变的适应性会使当事者失去戒备而招致灾祸。
当前,一些贪腐官员的渐进式腐败之路,与“温水煮青蛙”同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多少贪官,走上腐败之路,皆因身处形形色色的“温水”所致,常见的有四种:
一是“系统性温水”。一些资源型、垄断性的行业和手握审批权、执法权的部门,之所以贪腐窝案、串案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其系统内部,形成了“雁过拔毛”、以权谋私、借机敛财的“小气候”,进而形成“系统性温水”。置身其中的一些官员,对吃拿卡要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科员看科长、科长看处长、处长看局长,胆量在“不温不火”的“温水”中越“煮”越大,犹如吸食鸦片上瘾,不可自拔,直至发展到明目张胆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呈现“系统性塌方腐败”。
二是“区域性温水”。一些地方,以腐败官员为轴心,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体制内和体制外挂钩,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政治生态恶化;一些官员在这样的“区域性温水”里,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盖与之化矣”。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层层效仿,关系网越织越密,潜规则越用越灵,官商勾结、上下勾连,拉帮结派、人身依附,不仅利用权力设租寻租,而且利用权力保租护租,形成“区域性塌方腐败”。
三是“朋友圈温水”。一些手握实权特别是权高位重的官员,身边总是聚集着一群私企老板“朋友”,平日里套交情,讲情谊,从人情往来、小恩小惠开始,敲开官员的贪欲之门,然后长驱直入,与官员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发展到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地步,形成了哥们儿义气浓厚的“朋友圈温水”。然后,行贿者火下添柴,水温渐升;受贿者游弋其间,怡然自得。结果,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贪腐官员不得不听从“铁哥们儿”摆布,充当“朋友们”的“代言人”“保护伞”,最终落得“同陷囹圄”的下场。
四是“家族式温水”。枕边风、子女情是贪官最难过的“温水”。如已公开曝光的薄熙来妻子薄谷开来擅权干政,苏荣妻子于丽芳贪得无厌,白恩培妻子张慧清升官发财走“夫人路线”,而刘铁男收受的贿赂九成以上都是由其儿子刘德成经手。这些贪官的家庭成员之所以能扮演起贿赂操盘手、权力掮客以及赃款接收者的角色,主要原因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放弃了原则,将家庭蜕变成亲情捆绑下的敛财共同体,形成“家族式腐败”,使“全家福”变成了“全家哭”“全家覆”。
当然,导致官员腐败的“温水”不只这四种,而且这四种“温水”并不是互不相容,而是相互渗透、混合存在的。比如,在山西吕梁的腐败案件中,既有系统性腐败,也有区域性腐败,更有朋友圈和家族式腐败,以至于腐败问题“一坨一坨”的,“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
解决官员被“温水煮青蛙”问题,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宏观层面讲,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个人层面讲,要做到“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前者,党中央已经作出战略部署,正在强力推进;后者,党中央近期也作出部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特别要在慎独、慎初、慎微上下功夫,拒“温水煮青蛙”于“三严三实”“防火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