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意识
2015-01-28宋国盛徐州工程学院221000
宋国盛 (徐州工程学院 221000)
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意识
宋国盛 (徐州工程学院 221000)
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不仅是艺术家自身审美意趣的写照,还应当是艺术家人文意识的彰显。艺术家自觉的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照,是促进社会文化高度文明的重要内容。
艺术创作;人文;意识
在伊曼纽尔·康德去世的九天前,他的医生来访。年迈抱病而又近乎失明的康德从椅子上起身,颤微微的站着,口中喃喃做声。他的挚友终于会意,原来康德是要他先坐,然后才肯复坐,来客依意落座后,康德才让人搀扶着做下来,在恢复了点力气之后,康德说道:“人文的意识还未离我而去”。一时,两人感动不已。这“人文”一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顶多意味着温文有礼,然而,对康德却远非如此,康德是在强调:人类只有在自我证明原则和自我约束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自我价值的超越。
一、人文意识的概念
“人文”一词不单单是西方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早有出现,《易经》记载:“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成化天下。”三国时王弼曾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文也”。宋程颐在《伊川易传》中也亦说:“人文者,人之道也。”说得就是人文意识。人文意识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意识。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为核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它强调人的高贵精神,赞美人的力量,颂扬人的特性和理想,提倡尊重人、发展人的事业。所以,人文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
二、艺术创作的特征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根据自身审美判断所进行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审美创造活动。
就绘画而言,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提倡题材典雅和形式庄重,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然而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艺术家开始在历史中寻找新的创作方向,个体价值在艺术创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出现,使得绘画者将个体意识更充分的融汇于艺术创作之中。艺术家创作的独立性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其中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褒扬;包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包括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也包括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总之,艺术家借助艺术创作来完善自己和提升自己。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本能需求的反映,这要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清醒敏捷的个人意识、独立创作精神,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
三、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意识
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不论是最初的男耕女织原始状态,还是现在的科技、信息化空前繁荣,作为每一个自然人的个体,对本能需求和精神需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文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意义的社会认知。
不能忽略的是,艺术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为社会文化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自身独特的语言映射着整个社会文化特征。满足着人们深层的精神审美需求。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安德鲁.怀斯在其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描绘的是因身患小儿麻痹症而致残的少女克里斯蒂娜,无助地匍匐在荒凉的草地上,正在艰难地向山坡上的木屋爬去。荒芜的大地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旷、孤寂的气氛挤压在少女身上,形成一种凄凉和悲冷的情调。其作品色彩柔和、笔触细腻、刻画精细入微而又带有感伤、凄凉和悲冷的情调。作品中不但充满艺术家最简单、最平凡情感表达,而且富含有着令人神往的人文力量。正因为如此,作品才不断的唤起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故乡的怀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大类:本能需求和精神需求。本能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精神需求是人类意识的延伸。从这个概念判断,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至少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艺术家自身个人“自由观念”的展示。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对自身情怀的关照;二是艺术家对社会群体的关照。即“人本观念”。艺术家要想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站立于艺术的高峰,除了在作品中充分反映自身对世界的认识之外,还需要关注普通群众的生存现状和内心渴求。否则,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必然是不完整的。
四、人文意识对于艺术创作的价值和作用
人文的核心是对生命极其所处环境的关怀。艺术家只有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艺术作品才能达到圆满的状态。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艺术创作也是“对人的价值追求”,只有提倡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的相容性,艺术作品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艺术家不仅要有自己的艺术思想,还要有高尚的创作理念。一件艺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物质财富,还要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背景。在满足自身审美情绪表达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社会其他群体的高雅审美需求。共同构筑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这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人文意识应当成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意识,与其艺术表现手段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优秀艺术文化基因。只有这样,当一件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不论艺术种类种类如何,艺术风格怎样,都是艺术家的高尚品格的流露。
结语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作用的大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程度,人文情结则起到重要作用。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不能仅仅是艺术家自我实现的结果,更不是以更多的谋求市场利润为目的,而是应该树立一种健康积极的观念,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示。所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将艺术创作由“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因为就一件艺术品而言,人文精神不但是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象征。如何提高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意识,防止艺术唯我论和艺术唯美论的泛滥。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1](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三联书店,2011.
[2]《创造设计的生命力—艺术设计的源流及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著.《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12.
[4]曹意强等著.《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